集团新闻

JBO竞博有哪些关于中医的好书值得推荐

发布日期:2023-08-04  来源:

  JBO竞博首先,「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是必看的,而且意义重大,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得越多功力越猛,谁背谁知道。

  还有一点,在下以为非常重要。时代原因,吾辈易受某些风气影响,持「批判的眼光」读书,对于经典更是如此。无论您学习哪家哪派,请先尽可能去做到“全面了解”,切忌一本书都没有读完,就开始批判,什么糟粕,什么不科学。治学,一要谦虚,二要求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都谈不上,如何发展。切记,否则必自误。

  对于中医书,在下并不喜欢“不求甚解”式的读法,毕竟很多功力的体现,就在于细节;且中医经典大多历史久远,传承之中难免遗误,所以应当读一些小学方面的书籍,校勘诸家的书应当读,但医学毕竟不是语言学,又不可钻牛角尖,陷于考证训诂,心中要有数。以「内经」为例,校勘过的有林亿、俞樾、胡澍、顾观光、于鬯、冯承熙、张文虎等人,这之中除了林亿、顾观光、冯承熙等知医外,其他虽然校勘精彩,但都不是医生,对于经文的某些细节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所以读以上诸位的书时,心中应有如此概念。

  之所以先读「伤寒」后读「内经」,是因为「伤寒」类似手册,非常直接地指导实践,容易保持读者的兴趣;再者,读书贵在有疑,「内经」论述的理论庞大繁杂,很多人读了之后觉得全是问题,无处下手解决,于是放弃,而「伤寒」更具体直接,有了问题,可以在「内经」中寻找答案,乐趣颇多。

  以上的书籍,学习中医的诸位,大概都明白其重要性,也并非在下所要推荐,但由于非常重要,也是基础,所以还是提一下。中医书籍汗牛充栋,有很多经典都是围绕以上几本展开的,所以我认为,应当从这几本读起,而且要反复读。

  友人提问:为何你所提到的尽是些古书,难到现代的就没有可Baidu Nhomakorabea的吗?

  答曰:这个问题似乎隐藏了一个想法,即“为何过去的就比现在的好”或“为何你们学习中医的如此尊崇古代的文献,难到这么多年来就没有什么发展吗”。

  首先,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发展并非是与时间呈正相关。这句话说简单点就是,过去的医术不一定比现在差。的确,医学的发展与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程度有关。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的方式并非只有“自然科学”一种,现代科技的发展的确比古代要强很多,但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并不一定与古代的较高水平有质的差别。古人很多认识自然和自身的方法已经失传或是很难见到,这并不一定是由于被“现代科技”所淘汰,而是由于特殊的传承方式以及外界条件的改变而遗失。学习是讲究次第的,发展应当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这就是为何我认为多少应当读一些古书,而且「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是必须看的理由,它们代表了那个时代较高的医术水平。这些书籍中,会有许多看不懂,或是当时你读不懂,接触临床之后逐渐明白,亦或是你始终都不懂的的内容。在下以为,严谨的学人,对于不懂的内容,是不应当直接判定其错误的;对于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东西,亦当加以条件(限制)进行表述。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人类并非全能全知的,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非常之弱小。

  「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后一部分叫做「千金翼方」。这本书对于临床的帮助非常大,而且非常有趣的是,里面有许多涉及“房中术”的内容。

  关于「内经」的注释,不能不提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和张介宾的「类经」。

  这两本书都是将「内经」的内容,进行重新分类整理的。“分类整理”中的学问甚大,如何能够既“分得开”又“不割裂文意”,实在是需要功力。而且这两本书可以当作「内经」学习参考,以便了解原文。若没记错的话,现在能看到的「黄帝内经太素」的版本是从日本影印回来的旧抄本,缺某些篇章。还请诸位考证考证。

  「增订伪药条辨」,如题所言,如何辨别药物真伪,非常有趣,可以做睡前读物。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写在最后,往往是最重要的。熟悉「伤寒」的诸位都知道,医圣曾提到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汤液经法」,此书已佚,但「辅行诀」中摘录了大量「汤液经法」的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反复研读,收获颇深。个人认为,这还是一本学习五行理论的好书。不过,最有趣的是,学习了它之后,你就可以尝试真正的“食疗”了。

  说了校勘诸家,不得不提注释诸家。长话短说,「素问」推荐王冰的,这个也是流行最广的,他对治则问题,有深刻的分析,且补入了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灵枢」推荐马莳的,他是一个针灸医生,也是第一个注释「灵枢」的人。「素问」「灵枢」,推荐张志聪的,应该讲是张志聪等的,因为他们是集体创作的“集注”。

  再推荐一本,若是觉得「内经」读起来压力太大(毕竟十四万字),可以先读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他将「内经」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精选,可以当作读「内经」前的热身和预习。

  其次,并非现代就没有发展。中医学是基于实践的学问,只要有人用,中医学就在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大家。只是这些大家都尊崇「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这些书籍,并且研读他们的生平,发现许多大家,正是在研读这些经典之后才成长为一代名医。大家都尊崇的东西,吾辈在还在问”有哪些关于中医的好书值得推荐?“这样的问题的层次时,又有何理由不去细读呢。每个时代的医家都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对医术的理论和技法进行发展,也有很多著作传世。这些我会在后面慢慢介绍。诸君稍安勿躁。

  「中藏经」,到底是不是华佗所著还有待考证,但它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却是事实。这本书篇幅不大,只有上、中、下三卷。有趣的地方,在下以为有三点:首先是谈了许多“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这是“天人合一”观念非常好的体现;其次是这本书对于脏腑辨证谈论多且细;第三这本书中有大量非常有名的方剂。

  「针灸甲乙经」,这本书亦是对于「内经」的分类整理,而且自这本书之后,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此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摘录了部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这本书现在已佚,但我们可以通过「甲乙经」来了解它。

  现在有很多“白话解”的书籍,作者本身水平有限,所选底本中的某些错误根本识别不出,偏要勉强去解,奇奇怪怪;有些作者又只懂语文,不懂中医,解释就很难反应原文的本义。

  对于无心看诸家校勘的有缘人,我推荐郭霭春老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先生早年求学于朴学大师章式之、史学大师卢慎之,后随名医赵镕轩研习医书,称得上“医”、“文”两通。先生的校释,引用明确细致,亦可作为了解校勘诸家的捷径。

  「人身通考」,身体各部分名称在中医体系中究竟指什么,代表什么,有何内涵,非常有趣。

  「灸绳」,周楣声老先生的著作,研习灸法必读。周老先生的「针灸穴名释义」也很有趣。

  先看「伤寒」JBO竞博、「金匮」,「神农本草经」夹杂其中,因为它非常有趣,几乎可以当睡前读物,读起来不怎么费劲。如果你有很多不能理解,那可以找一些注家的书来看;但对于细节的理解,不必太放在心上,大可大段背诵,之后在生活中去观察,观察身边的人和病,会有非常美好的体验。

  这三本读完,可以开始看「内经」,「难经」作为参考,两本一同看。对于「内经」,有很多人只看中「素问」,却不怎么看「灵枢」,个人体会,「灵枢」中的很多章节可以帮助理解「素问」中的内容,且「灵枢」中对于针灸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