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国家发文这5大医学专JBO竞博业最吃香

发布日期:2023-07-22  来源:

  JBO竞博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结合当下政策,总结了5个有前景的医学专业,供大家参考。

  全科医疗着眼于居民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以及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干预。

  按照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到2030年,每万人要拥有5名全科医生。 目前缺口约70万,需要大学每年培养3万人,但现实情况只有1.1万/年,数量上远远不够。

  国家现有“免费医学定向生”政策,即对参加高考统一录取的考生,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录取JBO竞博。在校学习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享有生活补助,毕业后包“分配”。

  免费医学定向生在获取入学通知书前,与培养学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这类学生毕业后的执业范围也是全科。

  一场新冠疫情让中医药大放异彩,中医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近三年,国家相继出台诸多利好中医药人的政策。

  国家提出要拓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三级综合医院按照要求设置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鼓励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等机构设置中医药相关科室JBO竞博,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开展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硬性指标下,未来中医人才的需求量会持续加大。另外,文理科不受限,都可以报。

  一中医馆负责人黄良军告诉基层医师公社,学习中医文理科都可以,报考范围广。文科可选择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专业,理科可以选择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

  1.职称开绿灯:本科及以上学历、经中医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2.晋升通道顺畅:分类建立中医临床、基础、科研人才评价标准。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相结合,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

  3.工资待遇好:深化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薪酬水平核定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重,内部分配应鼓励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建立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4亿,占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

  人口老龄化加剧让康复医学前景广阔,现在针对老年病和慢性病主要采取的是预防和诊疗的两种手段,康复环节比较薄弱。另外,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像亚健康、心理障碍等也都需要康复的介入。

  国家提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从现在的情况看缺口和全科医生一样大。在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国家已经明确有条件的院校要积极设置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工程学等紧缺专业等。

  目前国家已经在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等12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发展取得实效。可以预测康复医学专业未来比较“吃香”,具体而言,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领域前景不错。

  一直以来,公卫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感较低,考生通常因报考临床专业分数不够才选择报考。

  未来这一观念将被扭转,公卫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地位也会随着大健康发展规划以及传染病防控的动态调整得以突显。

  2021年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为副部级。新机构成立意味着防控战略前移,公卫、疾病预防作用更加突出。

  事实上,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仍然稀缺,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本硕博学生,规模不足一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发展需要。

  如果有长远打算,可以选择在这个领域深耕,未来国家对这类人才的扶持力度有增无减。

  上述四个方向不全属于常规热门临床专业范畴,有的甚至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临床专业。如果坚持临床医学专业,也可以在选择学校的同时选导师,重点放在儿科、妇产科领域。

  因为我国三胎政策已放开,相应的配套设施会进一步完善。2022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提到,努力提供“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的健康服务。

  比如,国家卫健委将采取措施增加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科建设,推动优质儿童医疗保健资源扩容下沉。加上本身儿科医生紧缺,届时用人需求也会加大。

  另外,三胎政策放开后,高龄产妇数量极速上升,医院面临严峻挑战,国家为做好积极应对准备,或在妇产科领域推出更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借助这一波政策红利,妇产科人才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