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相对于人文常识 我们JBO竞博或许更亟需提升科学素养

发布日期:2023-07-18  来源:

  JBO竞博有一本书,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原版由英国医学会百位全球顶级医学专家编写,中文引进版由北京协和医院30多位专家历时4年时间翻译,获央视《读书》栏目推荐;

  针对此书,记者与三位医学专家、一位专业图书制作人开展了一场关于“医学、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的对话,对话的主题是——

  5月6日,中国红十字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把2021年确定为应急救护推进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提升社会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公众健康管理意识的全面觉醒,即将到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对个人健康的深刻关注,已经开始。《DK家庭医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5·8国际红十字会纪念日期间,大庆各级红十字会在全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大庆市应急救护师资已达到54人,自2018年以来共培训救护员2573人,普及班应急救护共培训12586人。记者采访时,多位救护师谈到这部《DK家庭医生》,建议媒体向公众推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读书有用论”很是反感,因为有些人认为人文底蕴的滋养,应该“读点无用的书”!但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对于文明的培养,本身就具有内在不可分割的关联,作为探求事物真相的科学,在文化的产生中不可或缺。

  如今想来,记者几年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但正式推荐给大家却是今天——早在2012年,在大庆蓝天救援队成立一周年的采访中,曾与“医生”有过一段对话。“医生”是网名,本身也是一名医生,萨尔图区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大庆蓝天救援队队员。

  “医生”说,我国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培训普及程度仅有1%。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初级救护应该是全民必备的技能,这种技能,和使用计算机、会开小汽车同等重要。那时,“医生”就曾推荐过这部《DK家庭医生》。

  《DK家庭医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几乎是每个英国家庭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全球拥有量最大的健康医疗指南书籍。

  《DK家庭医生》诞生的初衷,是给普通家庭进行全方位的医学科普,让家里“常住”一位全科医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1000种疾病、200种预防措施、2000项专业评估检查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通俗易懂的说明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服务,让普通老百姓、不懂医学的人把第一关把控好。

  英国医学会的全称是BritishMedicalAssociation,于1832年成立,是英国医生的专业组织和行业工会,会员包括16万名医师和近两万医学生。

  英文原版每4年更新一次,会把这些年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发现更新进去,内容更新率达50%!

  本期推荐的是第二版——中文引进版,由北京协和医院11个科室的主任医师、郎景和院士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负责翻译和审定工作JBO竞博,历时4年完成,确保了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早在几年前,央视《读书》节目中,就曾推荐过《DK家庭医生》(第一版)。现特别将当时节目中采访谢吉伯医生的一段话,摘录于此,便于读者更准确地认识《DK家庭医生》这部书——

  谢吉伯在英国从医30年,是一位英国家庭医生。他介绍:英国家庭常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JBO竞博,放在卧室,另一本是《DK家庭医生》,放在厨房,因为在英国,厨房是一家人相聚聊天的地方。

  谢吉伯说,我们国家现在开始提倡分级诊疗。分级诊疗是英语词汇,英国出这本书就是为了帮没有医学背景的、不懂医的老百姓把第一关把好。

  所以在英国,分级诊疗的第一级就是自己;需要看医生了,就到社区找家庭医生,这是第二级,英国的家庭医生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专家,百分之九十的这类疾病是家庭医生治愈的;疑难杂症要动刀子了,到医院去了,这是第三级……

  谢吉伯说:在英国是怎么看病的呢?很多家庭是在家里面接受治疗。比如孩子发烧了,他们会打开《DK家庭医生》,按照书中的指引:孩子多大?大于还是小于六个月?有没有皮疹等……每一种病从症状、诊断、病因、治疗等全方面入手,分五个部分讲述,分别是掌控健康、自我评估、发现疾病、身体与疾病和疾病的治疗,有什么自救的方法可以帮你自己的,什么情况需要去看医生,医生为什么做这样的检查……

  等到他们去见家庭医生的时候,已经把过第一关了,这时候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对症状的认识跟医生是在一个频道上的,沟通就会非常的好!

  谢吉伯介绍,英国成熟的家庭医疗体系中,常见病在家庭医生那里就会得到有效治疗,疑难杂症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向大医院转诊,不过很多病人都是先看《DK家庭医生》,对病状有了基本的认识再去看病……

  采访时,记者与李智、张春芳、齐东华、马忠玲几位专家交换了关于推荐《DK家庭医生》的信息,让此次荐书成为一个开放的话题,逐步展开,逐步深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聚焦的是同一个主题——大众医学常识的普及。由此希望能够启示人们更多地思考与理解,从而开始真正关注自身生命科学——

  2020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记者曾就童年阅读启蒙问题,专访过马忠玲。当时她强调:童年阅读的启蒙,一定是从读图开始,是字与图结合阅读,包括成年人也一样。当时,她强烈推荐英国DK公司出版的《DK大百科系列》。

  马忠玲:DK(指英国DK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最大的特点是以图片为主,它最厉害的是图片摄影,非常专业,都是由专业人士提供的!

  DK的摄影图片专业到指向线都极其精确,就算是心脏最细小的毛细血管,它的指向线都是准确地指到那个位置,而不是大概位置。这就涉及到它的第二大特点——普及名词!

  这种以图为主的图书,会在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所要认知的事物准确名称是什么,让读者有一个共同的图像认知环境,方便读者与人交流。

  如果仅仅是文字信息,不能转化成对应的图像,读者往往是不理解的。比如,让一个普通人读一篇关于心脏的专业文献,即便读得再多,那些专业名词没有对应的图像JBO竞博,读者也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很多时候,文字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由图片来解决。

  还有,看文字丰富的是大脑,看图片丰富的是第二大脑——手,就是说读者在看图片时,丰富的是动手能力。

  有人说这是一个“常识缺失的时代”,这的确跟人们对工具书的误解有关。实际上,好的工具书能够解决生活里的常识性问题,是对事物真相的科学解读。今年两会上热议的教育问题,其中重点强调了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要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因为动手能力差,常识的认知就会停滞。

  齐东华:大庆眼科医院三病区医生。在黑龙江省眼科医院工作期间,曾参与黑龙江科思科技公司的初创,该公司主要发展目的是开发医学科普类知识及视频类内容及软件,辅助临床医生医学科普教育以及社会医学类知识的科普、专业知识的内容制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曾用四年时间努力去做一件事——全民医学常识普及。现在我已回到了临床,但我的师兄还在坚持,他是在博士毕业后决定做此事的。促使我们两个学习临床的医学生放弃临床,转而做医学普及,缘于读研究生期间的一段经历。

  我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临床接触的患者特别多,我们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为患者做术前“教育”,当时就觉得每天不断地、重复地跟患者说着同样的话,但说了很多遍有人仍然听不明白!那时候我们就在想,怎么能与患者在同一个层面上沟通呢?其实这就是医患沟通,是解决医患矛盾最重要的一点。

  我跟师兄深切体会到,中国普通大众对于医学知识的普遍缺乏亟待解决,即便是获得了高等教育的人群,仍然对医学知识存在很多误解与盲区,这主要是因为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强,很多专业名词晦涩难懂,同时缺乏系统专业科普教育平台及检索平台供大众参考……

  最初我们尝试写一些科普文章,毕业后我俩就创建了公司,公司主要发展目的是开发医学科普类知识及视频类内容及软件,辅助临床医生医学科普教育以及社会医学类知识的科普、专业知识的内容制作。

  最初开发过程非常艰难。在我离开的时候,公司已经开发出口腔方面的软件——以三维动画形式,清晰展示人一生中牙齿的生长发育过程,展示口腔疾病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治疗……

  现代医学,非常专业,非常精微,相当于显微镜下看细胞,医学发展到如此科学精细的境界,医学科普就是未来人类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必然要面对。

  李智: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黑龙江省门急诊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大庆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张春芳: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十几年前,李智就在做一件事——义务为市民做医学科普及健康讲座,多年来已培训五万余人次;15年前,他就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撰写出版了《院前急救实用手册》一书;2010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书《生活与医学常识》。

  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把神秘复杂的医学知识简单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人们,让医学不再神秘莫测。如果把简单的医学知识表述得过于高深,过于神秘,并以此作为谋财的手段,那是巫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这些经验来源于百姓日常生活,总结到书本上,就是临床医学。所以医务工作者的知识是从老百姓身上学到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系统化的医学知识还给老百姓,造福老百姓。

  李智:科技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却没有跟上科技文明的脚步,原因是普及不到位。正是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专业化程度加深到极致,各个领域、各个器官的分化越来越系统,越来越精微,导致很多常识性的东西都变得神秘了。医学专业化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对公众普及开来。如果我们的科学成果能被大多数人认识并应用,老百姓的认识就提高了一个层次,社会也会整体进步了。

  张春芳:大庆龙南医院心衰中心主任、心内二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张春芳特别送给记者一本书——《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社会学教授莫里老人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里,每个星期二给学生米奇讲授一堂人生哲理课。全书诠释了一个主题,就是莫里老人说的那句话:“人生最重要的是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一次采访中,记者在张春芳的办公室遇见一位80多岁的老会战,老人捧着一束芬芳四溢的鲜花来看望张春芳。老人的女儿说,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看看他的主治医生,他的病情也在张春芳的专业诊疗下逐年好转。

  张春芳:现在各个医院及各个学科的医生,都已经意识到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努力让患者了解医学常识。我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建立一个患者微信群,在群里指导他们管理日常健康,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学知识普及。的确是,因为患者普遍缺乏医学常识,这项工作极其耗费精力,需要医生具备公益心和耐心。

  实际上,无论是《DK家庭医生》的出版,还是医生们现在所作的努力,都是基于一种真诚的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本文照片除署名外由记者白玉兰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