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JBO竞博34;互联网+护理服务34;在医联体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_患者

发布日期:2023-10-07  来源:

  JBO竞博原标题: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医联体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自国家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已经过去近10个月,院外护理服务模式在市场以及政策的洗礼下,不断突破和创新, 其中慧兰医疗推出的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护理服务模式高度吻合了今年8月份出台的《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政策:形成以城市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康复、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的医联体管理模式。两项政策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护理服务模式下相互融合,良性发展。

  作者:王莉、付阿丹、黄艳、易兰、李凡中国护理管理2019年11月15日第19卷第11期

  [摘要]本研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联合医联体建立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本文介绍该模式的组织构架、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各方职责、风险防控机制、价格支付标准、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管理方法;分析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建议,经过前期准备和实践,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打通护理和互联网结合通道,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增加护理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边界延伸;为我国护理服务模式提供新思路。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将临床护理、重症监护、护患关系、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出院随访、康复指导、养老护理等传统护理工作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交叉融合的护理模式[1-2]。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可穿戴式诊疗检测设备的普及以及人口老龄化,互联网与护理服务的关联日益紧密[3-4]。在我国,患者出院回归家庭或社区后,往往因得不到连续性的护理而导致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健康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患者可能需要再次就诊、入院,从而导致门急诊、住院部床位的使用率升高[5-6],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严重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从医院向社区及家庭转移是我国现阶段护理研究关注的重点[7]。美国通过对围出院期患者开展促进健康护理连续性和协调性的一系列活动,以达到患者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安全顺利过渡。护理活动的照护场所不仅限于医院,还包括亚急性和急性疾病发病后的护理场所、患者的家庭、社区医院、专业护理场所和长期护理机构[8]。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医疗策略之一,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国家医疗卫生保健改革的重点[9-10]。武汉市某三级医院于2018年11月以科研项目为契机,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联合开展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提出以专科护士为核心,多方协同合作,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及大数据,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工作,为延续护理开辟新的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研究显示,出院计划、转介服务、长期护理、随访咨询、对外联络等护理方式,是解决患者出院后不能得到连续性专业护理的有效途径,能有效缩短住院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11]。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我院联合两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开展延续护理构成1+2院外合作运行机制,打造带不走的社区三级甲等护理团队。医院依托信息管理平台承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范围内的患者延续护理,将医院管理的数据、社区筛查、诊断、评估数据及患者在家庭自我管理数据有效对接、整合、共享,使患者获得医院-社区-家庭连续管理信息。医院运用信息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网上转诊、远程会诊、疾病管理JBO竞博、院外护理服务等管理项目,使患者在家中得到安全、高质、便捷的优质护理服务。

  (2)第二步,制定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医疗纠纷及风险防范机制、应急处置预案。护理服务前要求申请者上传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JBO竞博,护士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求,切实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患者或家属通过微信公众号或APP手机端进入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提出申请,上传身份信息、病历等资料进行实名验证;平台收到信息后,根据申请者的身份、疾病情况、护理技术难度、健康需求、服务环境、职业风险等进行分析评估。将社区医院作为一级护理服务中心,平台会优先选派社区医院护士,遇到疑难复杂问题,必要时申请现场护理指导或转诊。

  为确保护理人员执业安全每次派出2名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提供护理服务,往返服务地点均通过企业滴滴出行。达到服务点后护士开启APP实时定位功能,根据需求使用APP录音、拍照功能,以确保护士人身安全。护士应着装规范,携带统一的护理箱,入户时须向患者/家属出示身份证明,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护患双方要明确了解护理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护理服务后,将记录输入信息管理平台档案中统一管理,并根据患者的护理问题给予指导及进行后续护理服务方案的制定。护士在执业全过程均要求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技术操作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切实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服务结束72h内,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安排后台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于特殊情况平台会优先安排社区医院专科护士上门访视。

  患者或家属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通过手机端进入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块,申请下单及支付;平台收到信息后依照合作型护理模式制定的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及派单;护士接收订单后准备护理用物;护士通过打车APP到达服务点,开启APP实时定位功能;护士入户时进行自我介绍并通过PDA获取患者信息;护士结合平台资料进行现场评估,护患双方再次确认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及风险告知书;护士开展护理服务并记录存档;服务完成后患者或家属通过手机端进行效果评价。

  三级医疗机构及其医联体单位的行政隶属各不相同。医联体单位隶属于各区级政府下属卫生局部门管理,由区级财政负责投入,三级医院分别为省/市级政府下属卫生局部门管理或由高校/部队附属管理,财政投入来源和管理主体各异,所以二者之间会缺乏有效的联动性。为了促进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衔接,本模式鼓励患者将治疗护理意愿转向社区医院,通过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和院外护理服务管理机制,明确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发挥社区医院的社会功能;将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医院-社区联动的中转站,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患者信息和医疗护理服务的延续[13];制定切实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获得感。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不仅为社区医院提供延续护理的卫生资源,还有效缓解三级医疗机构负荷。

  我国以功能问题解决为前提的护理专业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各医疗机构在各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常规,公认的指南和标准十分匮乏,尤其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较为显著。我院通过开办培训班、导师制指导、床边查房、远程会诊及线上培训等形式,实施精准帮扶,帮助医联体单位护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培训上注重基层医院的造血功能,制定系统化培训方案,突出三开放、二培训即开放护理管理方法、开放护理核心技术、开放人才培养;培训护理管理者、培训护理技术骨干。建立有效质量监控体系,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全程进行质量督查,以确保护理服务的落实与质量安全。现阶段,研究对象为慢性伤口患者、压力性损伤患者、造口患者、PICC携带者、糖尿病足患者,后期会增加服务项目,针对性地培养与需求相适应的专科护士,提高护理人员在慢病管理、个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护理人员的执业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护士虽然可以解决很多护理问题,但因护士没有处方权,在疾病治疗、用药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其次临床护士大部分是女性,女性护士单独到患者家里执业,可能增加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我院采取四级防控措施,一级防控是护理服务前全面评估及患者身份实名认证,要求医院与患者双方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服务协议;二级防控即上门护理服务时必须选派2名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同行;三级防控是采用人员定位追踪功能及一键报警功能,遇到紧急情况可通过报警系统寻求帮助;四级防控要求护士操作时在不侵犯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运用实时录音、拍照功能,实施护理服务全程留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有据可查,达到护患双方保护作用。

  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服务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打破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之间的鸿沟,需要平衡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患者4方在合作协议中护理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支撑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责权利问题[14]。因此,模式建立了管理制度、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价格支付标准、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护士培训及考核方案,使护理服务达到一致化和标准化,降低医疗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行动不便及家属工作繁忙的老年患者对院外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长期就诊患者及慢病患者订单较多,少数患者认为价格偏高,也有部份患者在预约时希望是三级医院或较熟悉的专科护士上门等现象。可见规范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行业监管、合理的政策支持有助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持续性发展。

  通过这种科学管理、创新融合、权责明确、互益合作的护理服务模式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使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共开展护理管理、急救操作、护理应急预案、专科知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护理沟通技巧等相关培训66场;组织护理疑难病案会诊6例;进行专科技术指导9例;开展护理新技术2项,研发新型实用专利1项;培养社区糖尿病专科护士5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6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2名。通过现场指导、专科培训、操作指导、护理技术指导等形式,形成专科对专科,师带徒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双方人员形成无缝链接,促进基层医院的护理技术水平提升,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及满意度。

  (1)在医院层面。互联网+护理促进医疗服务理念和护理管理模式创新,是当今医疗卫生行业乃至社会各界耳熟能详的高频词。联合医联体开展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是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的新尝试。依托三级医院的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基层社区人员的短缺,弥补基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的不足[15];三级医院可将需要长期护理的患者转移到院外,减少患者住院天数JBO竞博,释放医疗资源,提高病床流转率。

  (2)患者层面。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强调医护到家将或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纽带,可以促进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之间的融合。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的护理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6]。老年人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护理模式是居家养老,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渗透到了居家护理服务中,对居家老年人的安全管控、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特色专科等服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仅顺应了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减轻老年人子女的压力,还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护士层面。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护理人员在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及老年人照护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17]显示某平台对提供上门服务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在提高独立护理操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规范化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正向反馈。合作型护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护士的专业护理资源和技能,增加护士的收入,帮助护士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18],对于激发行业发展动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起到很大作用。

  4.2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可发挥协同服务功能合作型护理服务是一种利于科学分配资源、减轻医疗负担、满足患者需求的优势护理模式。该模式打通护理和互联网结合通道,用创新方法解决传统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增加护理工作方法,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延伸护理工作边界;结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改善医疗资源区域配置不均的情况,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及区域协同发展。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的合作是延续护理开展的重要环节,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地促进三级医院与社区联动通道的有效衔接,为专业护理服务进入家庭开辟新路径。目前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联动机制、服务能力、职业安全性风险、责权利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实现信息化平台信息的持续性,提升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服务技能,落实医院-社区双向转诊联动制度及核心医院延伸服务机制,促进患者护理的连续性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有限,观察时间相对较短,服务辐射面有限,相关结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及扩大样本量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