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线上互联网医疗JBO竞博和线下传统医疗的互补融合

发布日期:2023-09-22  来源:

  JBO竞博事实上,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和线下的传统医疗模式不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一种互补和融合的关系。

  公立医院型互联网医院在疫情催化之下快速发展,有积极参与者,有冷眼旁观者,还有迷茫踟蹰者……公立医院型互联网医院究竟前景如何?作为医院管理者该怎么做?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针对互联网医院发展中方方面面的相关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和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互联网首诊是一个不完备的诊疗过程,在我看来,其性质更像是一种分诊机制。医生通过问诊,对患者线下就医提供建议。

  疫情期间有其特殊性,不能代表常态化下的情况。在疫情时期,即便是不完备的线上诊疗过程,也是线下服务受限情况下的最优选择。在日常情况下,线上服务无法完全替代线下服务。举个例子,患者去医院看病,告诉医生发烧了,医生一定会要求查体温,确定具体发热多少度,属于低热、高热还是超高热,如有上呼吸道症状也不能马上开药,还要做血常规等检查项目,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等。如果症状不明显,那找到发热原因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很有可能需要多学科会诊。再比如说急腹症,这类疾病可能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即便在医院通过触诊也是初步诊断,通常还需要辅助检查、实验室诊断,线上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互联网可以解决很多效率问题,这在其他行业已经得到验证了。但是医疗还是不一样的,医疗领域中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是优质医生资源的稀缺。医生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这个有限性并不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得以化解。某种程度上说,医生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可能是我们患者在线下排队,而不是让医生在线上提供服务。我曾经在几年前请身边的医生朋友在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做过体验,结果得到“效率实在太低”的反馈,在线上要反复确认患者提供的信息,而线下几句话就问清了。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似乎方便了许多,但另一方面,知名的专家有时间做这些事情吗?

  关于价格,如果线上和线下价格一样,显然线上无法达到线下的服务质量,如果线上比线下价格低,医生就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参与。显然,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有很多功课要做。

  有两种思路可供参考,一种是传统思路下,有条件JBO竞博、有标准的服务项目的报销。这需要制定线上诊疗服务的标准,包括清晰的项目规范和相应的价格、医保支付标准。影像诊断、病理学、药学服务、精神心理咨询、重症监护、疾病预防、慢病管理、急诊等不同应用场景下应有不同的服务项目标准和软硬件要求。服务项目的编码和内涵制定,取决于某种线上服务能否达到诊疗目的和质量,因此线上服务项目数量必定远远低于线下。同类项目线上和线下的比价关系需要考虑,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也需要慎重权衡,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并不能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此外,不同平台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机制则决定了其能够持续发展。

  另一种思路是在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大背景下,整个医共体打包付费。在这种机制下,医共体有动力去提供远程的医疗服务,包括慢病管理、复诊在内。例如:美国凯撒医疗集团,它的远程服务开展得很好,因为它的保险集团、医疗集团、医生集团三位一体,为参保人提供会员制的服务,为了节省成本,提高会员满意度,理所当然开展线上线下无缝衔接这一服务。它的首诊就是线上,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它会强调慢病管理,从而节约集团成本。

  我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实践表现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等,但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应用较少,或者线上线下服务脱节,患者体验不佳。医共体的目标应是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转为关注居民的健康,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服务,对不同健康风险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若建立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按绩效付费的激励机制,则成本效果好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则必然会得到医共体的青睐——也就破解了互联网医疗项目规范、定价和支付,以及监管难题;因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成为医共体的主动行为时,医共体必须对其提供线上服务的边界进行把握,同时也自然解决了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融合问题。基于“价值”证据的实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学科特点为基础构建分级诊疗和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模式,是我们深化医改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

  前些年讨论更多的是在现有医疗卫生体系下建立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甚至被炒作为传统诊疗模式的替代者。事实上,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和线下的传统医疗模式不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一种互补和融合的关系。即便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在首诊、分诊、慢病复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仅是满足了部分医疗需求JBO竞博。

  我认为核心问题是互联网医疗不是传统医疗完全的替代者,其实是线下传统的医疗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延伸,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发生质变,但是需要技术有大的突破,比如高清镜头、可穿戴设备达到一定标准,虚拟感知如同面对面诊疗场景等,也许就是另一种概念了,但是这很难预测。因为我们看到现在医学越发展,检查项目是越来越多,往往这些大型设备成本非常高,这种高昂的成本决定了不可能人手配备一台,只适合集中在医院或者第三方平台进行,这就脱离不了线下的属性。举个例子,我们通常说的网上商城,只是解决了一个购物的过程,像生产、配送、运输等,其实是线下的,所以整个过程是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医疗”未来也会是线上与线下的互补和融合。

  这次疫情肯定会快速推进公立医院型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这是个好事情。医院管理者要懂得利用互联网医院提高运转效率,医院中还要有懂互联网的团队,才能真正把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家医院不应该仅仅把互联网当一个工具,挂一个互联网医院的牌子,而是真正地要用互联网精神来重新审视、重新设计整个医院的管理流程、服务流程等。正确的做法是详细拆解供需双方的需求和能力,要从头梳理线上医疗服务的所有流程,按照线上服务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特点,进行医疗服务的线上重构。

  按照“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去重构和重建线上诊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的是对互联网商业模式认知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公立医院心态上的转变,要抛弃甲方心态。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要不断地以改善就医体验和提高效率为中心去构建和改善互联网医疗。多数的公立医院缺乏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正确认知,很难改变这么多年以来养成的甲方心态,想做好“互联网医院”,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