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多方JBO竞博合力促医学毕业生“就好业”

发布日期:2023-05-04  来源:

  JBO竞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的第十一个专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门以“就业”为主题集纳了习的有关重要论述,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医学教育一肩两义,涉及医疗和教育两个与民生最为关切的领域。促进医学生高质量就业,对稳定就业大局、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就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医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服务工作,医学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思政工作体系,以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构建全员参与工作格局。医学院校应落实“一把手”工程,校院两级主要负责人要把就业工作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JBO竞博,全力构建由学校领导、医学名家、医务人员、学工队伍、学生家庭等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共同体。建立健全就业部门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校、院、专业协同推进,干部和教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大格局。

  讲好就业育人思政大课。坚持德医双修,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一批切合医学院校实际的思政、实践和劳动大课。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医学生就业意识,促进医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强化其创新创业思维。用好时代楷模、抗疫英雄等典型生动教材,讲活讲透医学职业精神,厚植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

  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基层是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强化基层就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寻找最美基层好医生”“基层就业创业校友论坛”等活动,持续关注、广泛宣传赴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以吸引医学生把目光投向基层一线。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医学生从实际出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干事创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医学院校应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着力完善与就业市场、就业需求相契合的人才培育体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完善人才培养循环体系。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健全就业质量报告制度,推动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改革,把提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不断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市场调研和专业预警,形成培养、就业相互促进和支持的良好循环体系。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主动适应国家民生急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深化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改革。加大儿科、产科、精神卫生、感染、影像、麻醉等相关二级学科建设力度,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小众医学专业人才。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

  构建多元参与培养新模式。完善“医教产研”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办学,探索“高校+教学医院+行业+企业”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推动医疗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JBO竞博。适时引入医疗健康行业标准反映学岗匹配和培养质量,大力培养能岗匹配的医学人才。

  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高校是主渠道。但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政府、用人单位与高校形成合力。确保有业可就,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岗位供给是硬道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举全社会之力、打出组合拳,固存量、扩增量,做好拓展就业新岗位大文章,创造更多创业空间,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毕业生上岗,满足多样化的就业需求。

  挖掘市场就业潜力。开拓市场化渠道、挖掘更多岗位是实现医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医学院校要探索岗位资源开拓机制,密切与各级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医疗行业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加强校企、校地联动,增加劳动力市场协同,大力推动“留桂就业计划”,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努力拓宽就业供求渠道。依托教学医院平台,发挥高校附属医院独特优势,建立“重点用人单位信息库”,促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医联体、专科联盟、民营医院等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校园招聘和推介活动,广泛汇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资源。

  打造岗位供给新引擎。把握蕴含预防、诊疗、康养等服务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挖掘生命健康、临床诊疗、生物安全、药物创新、疫苗攻关、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就业岗位,引导医学生到民生急需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医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用足政策支持调节器。医学院校应用好基层医疗就业利好政策,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用活就业帮扶政策,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牵引项目。政府应适当放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医疗机构招录条件,补齐用人缺口;开发一批医养结合、康复保健、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增加医学生就业选择机会,在满足医学生就业需要的同时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