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CRI专访:中国传JBO竞博统医学与精准医学的相同相异

发布日期:2023-07-30  来源:

  JBO竞博5月28日,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大会,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组委会秘书长吴炯博士在大会现场接受了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采访。

  世界精准医学的发展与转化前景如何?中医传统医学与精准医学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中医学发展的前景?以及如何促进我国科研水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围绕这些问题向吴炯博士提出疑问,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采访的内容吧。

  CRI:您是细胞信号传导技术领域的专家,能否简单的给我们介绍您自己以及您的工作。

  吴炯博士:我主要是从事细胞信号传导工作,细胞信号与很多医学和生物学密切相关,特别是肿瘤,所以我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肿瘤的靶向治疗和精准医学方面的研究。

  CRI:您刚才提到肿瘤的靶向治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精准医学的一个方面,您怎么看待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生物技术的产业转化。

  吴炯博士:精准医学,名称可能较新,但实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范围内相关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这个领域我们有很多地方和国际上基本平行,中国在精准医学方面,特别是精准医学的理论方面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我们古老的中医所讲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对症下药”实际上讲的就是精准医学的概念。

  CRI:您刚刚谈到中医,其实中医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火热,比如很多中医药,像同仁堂、马应龙卖到了国外,屠呦呦也是在去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研究也是和传统医学研究息息相关的,您能不能我们描述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和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

  吴炯博士:实际上,精准医学的思想就像我们刚刚所讲的,它与我们的传统医学是非常相近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同病异治,像肺癌,现在发现是由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每一个疾病的靶标,每一个病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病因,所以我们要精准治疗,针对个人,这一个特定的靶标,精确的治疗,即便都是肺癌,但治疗的方法不一样,这就是“同病异治”。中医里面的观点“异病同治”,像很多疾病如白血病、胃肠道肿瘤,可能都是由同一个基因的突变,引起肿瘤的发生,一个靶向的药就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这就是“异病同治”。这些就是我们精准医学的概念和我们中医的理论还是有很高的相关性。另外,正如你刚才所讲的,我们有很多中医已经走向了世界,中医也在进行现代化,的确是这样的。我刚刚从国外哈佛的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回来,我与他们的首席科学家谈过这个问题,他们谈到现在精准医学的确有很多西方医学要向中医学习的地方。同时,中医走向世界,不单是要将中药卖到国外,我们有很多从中药里面发现的与现代医学同样的靶向药物,你刚刚提到的不光是屠呦呦先生很早发现的青蒿素,最近我的同事和朋友王兆义博士,他们从中草药淫羊篙中提取出一种非常有效的靶向治疗肝癌的药物,所以说从中医宝库里面我们能获取很多现代医学需要的知识,并运用到精准医学中。

  CRI:所以说,我们结合传统医学的理念和现代的生命科学的技术,是我们医学发展前景的方向。

  吴炯博士:这个是对的,中医有很多思想,是值得现代医学学习的,同时,中医也可以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来开发新的药物,进行现代化,比如刚刚谈到的青蒿素,这些都是进行现代化很典型的例子。

  CRI:我们从中医现代化到更广阔的一个范围,谈谈中国医学的发展。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您怎么评价我国在医学科学技术上的发展。您觉得中国的医学科技水平和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像美国,加拿大都有非常厉害的研究经验,您觉得的差距在哪里?

  吴炯博士: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临床实践同欧洲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比,差距不是很大,国外很多先进的诊疗手段和医疗仪器,我们都有。差距可能是在医院体制方面的差异,像医生如何看病人,特别是医疗保险等等有一定差别。

  CRI:您说我们医疗体制有些问题,我曾经在英国学习过,我在国王大学的附属医院做过一个项目。我发现英国人虽然对他们NHS的系统特别的自豪,但是,很多病人虽然是公费医疗,但他们排队的时间特别长,尤其是在患一些重大疾病的时候,比如说得了某个肿瘤,他们得这个病也要排队,而且要算出来等待时间最多不能多于多长时间,您觉得这是一套非常好的系统么?

  吴炯博士:在美国也是同样的,特别是一些大的医院和我们国家是一样的,全世界有很多病人都到美国那里去看病,有很多排队的现象,举个很著名的例子,Steve Jobs 当时需要肝脏移植手术,但是也需要排队,所以说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但排队现象也不是一个紧急的需要处理的问题。大病要排队,这在国外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外有一个很好的系统,患者看的不是大医院而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会建议他们到哪里去看病,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到最大、最复杂的医院去。

  CRI:您刚才讲的这个观点非常好,一般的病其实家庭医生就可以看。我们中国政府现在也在试图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这一制度在西方存在了很多年,并且,一些地方也开始鼓励医生多点行医。目前我们国内医疗资源主要聚集在一些像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城市,这些大城市相比于一些二线、三线城市,有更好的医院,特别是好的三甲医院。那么,您觉得这种分级诊疗制度在中国可以行得通么?

  吴炯博士:我觉得分级诊疗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美国也有很多地方如此,小的地方没有较好的医院,仅是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所以一定要让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好的医疗服务,让患者能够到自己信赖的地方去,在这里他们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如此分级诊疗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但会面临一个难点:由于基层的临床诊治机构水平方面不能满足基本的医疗服务,因此患者失去了对它的信任,很多人选择到大医院去。所以我们要建设的基层诊疗机构,它要具备基本的诊疗水平。

  CRI:您提到了这些社区医院和基层诊疗机构JBO竞博,不仅要有好的医疗设备,医生的诊疗水平也要得到提高。您之前也谈到我们需要加强医疗保险。但我想我们中国的医疗系统也许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您觉得我们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呢?

  吴炯博士:因为我不在中国的医院里行医,所以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其中我所看到的最大问题是病人对医生是否信任。病人都会想去自己信任并能得到最好治疗的地方。当所有的地方他们都能够信任,那病人就会自然的分散开。

  CRI:信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中国政府包括中国各级医疗机构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建立患者对于医院和医疗机构的信任。那么我还想问您,刚才说的是医疗体系的问题,那么在医学的技术层面,您觉得我们中国现在还应该做哪些事情,无论是从科研经费的投入,还是学者的水平,所具备的学士和修养。您觉得和西方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哪些差距?

  吴炯博士:相比与中国医生我与西方医生接触的更多些,特别是麻省总医院,我和他们有着长期的合作。我知道这些年我们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临床治疗水平和国外相距不大。但在医生的培训、先进技术的应用这些方面要差一些。美国一线的医生对每一个先进科研技术的进展都非常清楚。但在国内,一些二线、三线城市医院的医生对最新信息知道的不是很多。还有就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研究与国情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重大发现与国外还有很大差别,比如说重要的治疗新药大部分还是从美国和欧洲引进,我们原创的要少一些,但是我相信随着国内社会发展,我国创新创业推动,我们会追赶的很快。

  CRI:我看您是诺贝尔奖获得主医学峰会组委会的秘书长,您能否给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个峰会,它的目的和主旨是什么,它能够如何促进我国的诊疗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吴炯博士:当初是我和Richard J. Roberts爵士创办的这个诺贝尔奖获得主医学峰会,他是我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也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和我最初一起到中国创办了Richard J. Roberts研究院。我发现他有很多诺贝尔奖的同行,这使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这个群体里的人都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他们在科学发展的战略层面是我们不可替代的。我就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建立一个在生物医药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平台,把他们请到中国,让不仅是科学家、管理者、生物制药这些行业的人,甚至是学校的学生都可以与这些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们进行直接对话。办这个平台我们最初希望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诺奖得主他们所处的战略程度比较高,所以我们在选题时,要选择一些与世界上其它会议不同的,是要能够站在较高战略水平上考虑的、独特的议题。例如我们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我们探讨了经济学在生物技术方面发展的规律,我觉得这在我们国家是很有必要的JBO竞博,特别是对创新创业,小的生物科学技术公司发展来说。当时我们请来了经济学和生物医学,包括化学等方面的诺奖得主,让他们聚在一起,从不同的经济学角度来探讨如何利用经济学规律帮助生物学的发展。据我所知以前是从来没有办过这种会议的,我记得当时Robert C. Merton ,讲的是财务工程怎么样帮助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发展,这使我深受启发。

  CRI:我也相信这种不同学科的碰撞,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促进医学、大健康等行业的发展。

  吴炯博士:对,刚才讲的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针对公众在一些热点领域上面临的问题,请世界顶级诺奖得主进行战略上的指导。听听他们的建议,像精准医学、肿瘤等,特别是在肿瘤方面,最近几年我们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上取得了长足进展,所以我们现在谈如何治愈肿瘤。去年我们诺奖峰会请来了在肿瘤领域上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专家,他们不单是诺奖得主还有像 James P. Allison博士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让他们和我们国家肿瘤科学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在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上提出他们的看法,这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比如去年我请来了作为今年治疗肿瘤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的——CAR-T-技术的发明人Carl H. June,来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他在这个会议上结识了很多国内的科学家和医生,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主医学峰会他还会来到中国。

  CRI:好的,那我们祝愿这个峰会可以取得圆满的成功。也非常感谢吴博士今天来参加我们的专访。

  9月1日至3日,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将在成都盛大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ISSCNL)、世诺医学交流中心(筹)共同主办。届时有6位诺奖获得者,10余位中美院士,国家级领导人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领导,3位世界顶尖技术研发及转移中心负责人,多家重量级金融投资机构,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院长、主任、临床医生,国内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高管、科研人员,国内外医学研究科研人员、院校师生等,近千人将到场出席峰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