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天大这十年】天大医科有多少种“新”的可能?JBO竞博

发布日期:2023-07-20  来源:

  JBO竞博本站讯(记者 董玥欣)2022年10月,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枚小小的芯片躺在展柜里。这枚被命名为“脑语者”的世界首款脑-机接口编解码芯片,突破了传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采集处理的诸多瓶颈,有望引领我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变道超车。而这,正是天津大学在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

  从2017到2022,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天大医学学科扬帆起航、蓬勃发展,在这段兴医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新”的烙印。

  全国第一个智能医学本科专业,全国第一个救援医学交叉学科,天大建校120余年来第一批临床医学生、第一批医学学位博士,世界第一款脑机接口编解码芯片,第一款神经调控式机械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国产第一套急救转运型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四年前的春天,摆在天大医科面前的,是如何破题的挑战。

  开展医学教育已成为一流大学的共识。然而,在天津大学这样一所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建设什么样的医科?如何建设?是摆在天津大学医学部筹建之初的两个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代医学发展中,工程科学不仅有力推动了基础医学的进步,而且弥补了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的最重要的学科支点;临床医学更是越来越依赖工程科学的支撑优势,临床医学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又极大促进了工程科学本身的发展。医学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部主任顾晓松看来,在我国,由于医学教育和工学教育分数不同的门类,始终处于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很难产生真正的交叉,新兴学科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因此,谁能够最快在医工结合中打破学科壁垒,谁就有可能抢占医学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医学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展。

  年轻的医学部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以医学与工学教育结合为核心的“新医科”思路。医工结合的办学思路正在突破传统育人要素的固有边界,并使之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发生聚变。

  2018年,天津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共建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以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大学文化,共同致力为行业持续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绘制出了一幅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的未来图谱。

  2022年,全国80余所高等院校、30余所高水平三甲医院及若干领军企业,院士、高等教育专家、业内专家及行业代表等共计百余人,在第三届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年会上共同讨论并发布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共识(“天大共识”)》,将推动医学高等教育向“新医科”+“新工科”融合的方向发展写入其中。

  学部成立四年来,通过多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汇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学者和资深医学专家,聚集一群志同道合、有共同基因和精神密码的人,这群青年希望把自己的青春和未来奉献在医学事业中。他们的个人抱负构筑成旺盛的生命力,让医学部更加年轻而充满希望。

  2021年春节前夕,两位研究生通过自主研制的“哪吒”多脑协控智臂系统,用脑电波共同操控写“福”字的视频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刷屏,这一新闻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这套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是医学部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敏鹏。30岁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3岁成为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34岁获得第二届“强国青年科学家”,而立之年的许敏鹏,用守正创新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学者的家国情怀。

  “科学家就要沉下心来,就是要有情怀与坚持,敢于攻克别人不敢攻克的难题”,许敏鹏常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也以实际行动,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上。多项脑机接口核心指标创世界纪录、参与研发国际首款脑机编解码专用芯片“脑语者”、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测试实验、搭建临床脑-机接口康复系统,相关代表性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科技无人区,许敏鹏大胆探索、不断攀登世界前沿科技的新高峰。

  2019年初,Cherie正在美国犹他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远在大洋彼岸的她看到了天津大学医学部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的邀请。“我的主攻方向是基因筛选和基因检测,这方面的研究离不开工学支撑和临床样本。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工结合的特色像强磁场一样吸引了我,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广阔的交叉平台我会找到更明确的定位。”Cherie说。

  当时,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在国内仍有很大空白,年轻的医学部也刚起步,正在热切渴望优秀的人才加盟。对Cherie来说,面前似乎展开了一张巨大的科研蓝图,让她有更多发挥的可能。“对我而言,科研是兴趣所在。能将自己的兴趣与工作结合、通过研究助力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是我的一份荣幸。”

  2021年12月,Cherie与团队合作,凭借参赛项目“核酸即时检测技术”,以全场最高分斩获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并成功与意向企业签约,合作落地转化。2022年9月,Cherie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启动的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人才项目,当年全国仅批准49项。

  在教学领域,Cherie也找到了发挥的舞台,她的全英文课程《精准医学导论》、《纳米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分别获得天津大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二等奖、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在线课程,深受同学们欢迎。现在,她和团队正在聚焦多尺度生物标志物精准检测技术研发,积极推进更多项目走出实验室,探索精准检测新模式与新技术在重大疾病早期筛查JBO竞博、个体化治疗及疗效预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作为医学部建设的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天津大学首个以人体解剖标本为主要内容的展馆,人体生命科学馆旨在搭建医学健康教育的公共平台,带领师生以医学的视角感悟生命、理解生命。

  在医学部党委书记李振宇看来,医学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更要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医学生以人类生命健康为己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基本素养,将专业教育与生命教育融会贯通,将思政教育之‘盐’融入医学课程之‘水’。

  2022年清明节,来自天津大学医学部和瑞恒书院的50余名医学生代表怀着对逝者的感恩与敬意,向“无语良师”敬献白花,庄重默哀。活动现场,大家还深切追忆了天津大学教职工捐赠器官、遗体的动人事迹。随后,全体人员郑重重温了医学生誓言。

  “这次宣誓带给我不同以往的心灵震撼。”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吴城箭感慨道,“‘无语良师’教会我对生命的感恩和礼赞,‘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将会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当某天我们真正做到这两句时,就是对‘无言良师’最好的尊重。”

  四年来,医学部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淬炼医德、提升医术,多维度带动学生汲取精神营养,坚守医者初心,帮助医学生持续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引导医学生心怀天下,心怀人民,心系祖国,勇挑卫生健康发展的重担,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在今天医学部主楼的报告厅,悬挂着冯骥才先生亲自题写“求仁求是,救人救世”的医学部八字精神内核JBO竞博。

  “仁是”精神,作为一种医学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结合体,是天大医科人在砥砺奋斗中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精神气质,也是学部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它是身着白衣、薪火相传的动力,是尊重科学JBO竞博、追求真理的定力,是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魄力。

  对于天大医科来说,医学部成立以来的四年,是滚烫的、炽热的,是黄金的四年。

  在今天的医学部,年过六旬的顾晓松院士站在00后面前的讲台;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中获得冠军的学生魏斯文正在为下一次的实验做准备;运动场上,医科运动会田径比赛枪声已响;教学楼内,阳光爬上窗棂,身着白袍的同学们在聆听一场解剖课。

  医学部成长的故事不是一个短小的、独立的短篇,而是天大医科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而奋斗的一个掠影。在学部的发展日志上,每一页都浓墨书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未来,不是在某个地方等待的静态图景,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今天的医学部依旧保持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奋斗路正长。

  日前,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遇见格桑”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西藏日喀则建立大学生实践...

  日前,天津大学津桂宁明实践队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第三小学“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