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灾难医学:寻找救援“生命JBO竞博之光”

发布日期:2023-07-17  来源:

  JBO竞博当灾难来临时,大批伤员亟需医疗救治。此时国家灾难医学的发展水平就关乎无数人的生命。在此次长宁地震救援中,中国首次将5G应急救援系统应用于灾难医学救援,B超画面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3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人民医院JBO竞博,供专家团队研判,这也是全球首个将5G技术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的案例。

  “虽然不能杜绝灾难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救援,将灾难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6月29日,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在京召开的第一届急救救援医学高峰论坛上,天津大学灾难医学研究院院长侯世科表示,灾难防救和灾难医学学科建设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摆在国家建设的突出位置。

  人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的历史,新发、突发、复杂的灾难不断发生,除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都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

  而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催生出了一门新兴学科灾难救援医学(也称灾难医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强调,灾难医学不等同于急救医学,灾难医学是以“大急救”(即救援)为中心,以急救医学、临床急诊学、危重症监护学为基础,融入通讯、运输、建筑、消防、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扩展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当灾难来临时,急救所强调的“速度”,会在灾难面前被掣肘,以院内救治为主的急诊科很难弥补灾难医学的空缺。

  对于急救医学来说,个体大于群体,多在院内完成,而灾难医学则是群体大于个体,常在突发事件现场完成救治,并且采取的是与急救医学完全不同的“检伤与分级”的救治原则。

  据侯世科介绍,检伤分类原则有三点:第一是梯次检伤分类,按照三级救治原则分区域对伤员进行检伤;第二是连续检伤分类,在固定区域内,分不同时段对伤员进行重复检伤;第三是途中检伤分类,在后送转运途中对伤员进行检伤。

  同时,基于特急期(灾难发生后3天,营救幸存者黄金期)、紧急期(灾难发生后3~14天,抢救伤员)、重建期(灾难发生14天之后,灾区医疗体系重建、疫情防疫监控等)这三个时间段标准,灾难医学还实行分级救治的原则。

  侯世科表示,目前,我国各省均已成立了灾难医学分会,国家也形成了较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卫生应急力量,组建了1支中国国际救援队和4支国际卫生应急救援队,先后参加国际、国内救援30余次,涵盖火灾、地震、洪灾、海啸、交通事故、山体滑坡、社会安全等灾种,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战备”。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构建灾难医学救援立体网络,满足不同地理环境(海陆空)下的伤病员救援需要,这既是救援实力的比拼,也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责任的展示。在郑静晨看来,灾难医学救援装备是实施高效救援的关键,但对比国外救援装备的水平,我国差距仍较为明显。

  灾难发生时,广泛使用的就是直升机救援,这一点欧美国家基本实现了普及。而我国用于救援的直升机数量缺口还很大,并且大部分航空医疗设备依赖于国外进口。

  此外,现代移动医院是地面救援的主力。在发达国家,方舱医院分科较细、设备也很先进,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比如德国移动医院就有104个方舱,拥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泌尿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专科诊室。我国卫生救援方舱虽然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

  “此外,我国地面应急救援装备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多数装备在冬季或高原使用受限、缺少大型移动诊疗设备、高科技救援设备多以进口为主等。”郑静晨坦言。

  侯世科也表示,我国目前救援装备发展相对滞后,一般均采用临时购置,在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上都亟需形成产业体系。

  “实际上,灾难救援就是做好两件事,即投送医院到现场,建立立体网络后送平台。”郑静晨表示,现场紧急救命手术是抢救危重伤员的最关键环节,要想迅速把一个好的医院投送到灾难现场,立即展开现场救治,就需要展开现场手术装备的技术研发,针对手术设备不易携带、现场手术无法得到后方专家指导、大型检查设备不易搬到现场等诸多难题,需要开展集成式、便携式、模块化的现场手术装备研发。另外,还要研制轻型车载移动医院,包括医技检查车、综合急救车、卫勤指挥车和外科手术车等。

  据介绍,原武警总医院采用模块化、体系化的建设理念,已经建成具备中心医院救治能力的折叠便携式方舱医院,可与救援车结合工作,伤员昼夜通过量最大可达300人。

  纵观国内外灾难医学救援装备现状,郑静晨认为,未来灾难救援装备将朝着救援信息装备智能化、伤员搜救装备仿生化、现场救治装备即时化、移动医院装备集成化、救援培训装备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此次长宁地震采取的5G应急救援系统就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等应用,打造全方位医疗急救体系。当急救病人上了5G急救车后,随车医生可以利用5G医疗设备第一时间完成验血、心电图、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通过5G网络将医学影像、病人体征、病情记录等大量生命信息实时回传到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联动,快速制定抢救方案。

  郑静晨举例称,未来还应该多利用纳米止血辅料、水凝胶智能创可贴、POCT设备等手段,现场即时救治伤员,特别是对于类似外伤造成的严重组织缺损的伤员,采用活细胞3D打印技术打印受损组织就大有用武之地。

  “通过开展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系列研发,提升医务人员救援装备水平,从而实现以更低的风险、更高的效率拯救更多的生命。”郑静晨说。

  为更好地推动灾难医学的发展,侯世科还呼吁,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灾难医学理论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形成灾难医学学科体系,完善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培训的理论体系,以及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等。同时,制定我国灾难医学相关的救治规范、指南,制定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现代医学救援技术规范、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培训课程等标准。

  此外,他还建议部分高等院校开设灾难医学相关学科,培养专业人才,并建立灾难医学系统的科研体系,在灾害应急管理、装备信息、救治技术、特殊伤病、卫生防疫、心理救援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