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见证我国现代医学发JBO竞博展

发布日期:2023-07-15  来源:

  JBO竞博1978年,81岁的张孝骞(右)在北京协和医院诊室为患者看病(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图为修旧如旧的湘雅红楼。百年前,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湘雅红楼成为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建筑物中最好的医院。从诞生到发展,从摧毁到重建,她坚守着一个世纪铮铮历史的荣辱繁华,唱响着数以万计湘雅仁医的岁月之歌。

  1921年7月张孝骞在湘雅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留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世纪初,世界风云变幻,在“睁眼看世界”、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大潮中,一批受过良好现代医学训练的仁人志士,将奋斗目标锁定在“让人民不再忍受病痛折磨”上。在素有“敢为天下先”美誉的古城长沙,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医院之一湘雅医院,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局中诞生。

  为纪念中国医师节,近日《新华每日电讯》的公号发表了文章《这座有115年历史的医院,见证了我国现代医学的萌芽与发展》。

  医学界的“南湘雅、北协和”,与一个长沙人张孝骞有不解之缘,他被称为“湘雅轩辕”及“协和泰斗”。张孝骞,1897年出生于长沙市一个教师家庭,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是我国西医学的先驱、著名临床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说:“治好病人是对医生莫大的报酬。”

  1937年至1948年,在这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张孝骞担任湘雅医学院院长、湘雅医院院长,在战乱中负起保护学校与师生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31年的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并先后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在患者面前,我们永远是个小学生。”对疾病个体性的认识,使张孝骞格外重视临床第一手资料,于是他养成了坚持用“小本本”记录疑难病例的习惯。85岁高龄之时,他仍坚持每周进行两次门诊、4次查房。

  “张孝骞这样的医学泰斗身上反映了湘雅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湘雅医学教育强调治病救人,对医学生的教育是出了名的严苛。”中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原主任、湘雅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黄珊琦说。

  最严的治学态度、最严的操作要求、犯错面临最严处罚,无论是医学泰斗张孝骞还是新中国预防医学事业奠基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都在湘雅都接受了“严苛”的考验,都经历过残酷的“淘汰制”。

  “最严的医学教育培养了最优秀的医学精英。张孝骞是湘雅医学院第一批学生,当时他们班有18人,经过7年的学习,最后真正通过考试顺利毕业的只有10人。”黄珊琦说。

  1936年,又是一个毕业季,湘雅医学院为第十届毕业生颁发毕业证。教务长杨济时先生用洪亮的声音点名:吕静轩、谢陶瀛、林筱周、潘绍周、凌惠扬……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此后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将被湖南乃至中国医学界所熟知。

  然而,当杨济时先生叫出田运干、刘彦勋名字的时候,语气中却流露出深深的担心和迟疑,他不怒自威地凝视着走上台来的两位学生,直到他们当场具结保证书,发誓绝不私自开业,才颁出这张宝贵的湘雅医学院毕业证。也许在今天看来,这个场面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但在当时,这就是湘雅医学院的院规:毕业生必须在公立医院服务,不得开私人诊所牟利,学医不为钱,是医生入行的底线。

  湘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肖健云教授如今已经85岁,两鬓斑白的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精神矍铄,条理清晰。他说,选择了医师这个职业,将会辛苦一辈子。从医生涯中,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手术室或病房有患者需要他来指导和处理,他会随叫随到,从来不在电话里作指示,他坚信“医生不到现场,不检查患者,就没有发言权”。

  在肖健云60年的行医工作中,一直遵循这个原则,也告诫自己的学生要谨记这一点。

  肖健云等老一辈医者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影响了一批批湘雅人。“百年湘雅JBO竞博,从未负国,也决不会让人民失望。”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说。

  外科医生的刀是救人的刀,外科医生的心应该是“冰与火”的融合,冰不是冰冷,而是冷静,火不是火暴,而是对患者火热的心。“好的医生一定要敢于给患者冒险,不是莽撞地冒险,是面对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敢于尽最大努力去抢救和治疗患者。”肖健云说。

  2011年,肖健云所在的耳鼻喉科收治了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口咽部蝾螈癌患者。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外文献仅有个案报道,总例数不超过20例。患者在外院已做过手术,术后不到一个月,就局部复发了。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肖健云所在团队采用口颌内外联合手术方案,术中尽量广泛切除了病灶,以防止再次复发。伤口愈合后,立即开始了全量的放射治疗。治疗后,手术创面愈合良好。

  半年后复查,患者癌症又不幸复发,复发病灶靠近脑干和脊索,而患者半年前已接受过大剂量放射照射,再放射治疗很有可能引起脑干水肿和脊索损伤,这对患者是致命的。如果放弃治疗,意味着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生命的终结。

  “争取百分之一的希望吧。假如我们放弃,患者将不久于人世,他还很年轻。作为医师,我们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应该去冒这个险。” 肖健云说。

  经反复会诊,湘雅医院决定充分利用医院目前先进的放疗设备,精确定位。尽量保护患者的脑干和脊索,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病灶得到了控制,创造了当时国内第一例蝾螈癌患者经治疗后存活超过6年的奇迹。

  像肖健云这样为患者创造生命奇迹的医生,在湘雅还有很多,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就是其中一位。张丽娜是一名资深重症医学人,她曾驰援武汉、吉林抗疫,带领医院重症医学“特种部队”,想方设法给患者以生命支持,尽全力帮助患者跑赢“死神”。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是把重症患者从生死线拉回来的人,必须对生命有敬畏心。张丽娜说,她和团队坚持的是“不抛弃JBO竞博,不放弃”原则,虽然医学是有不确定性的,不可能解决每个患者的问题,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值得医者全力以赴。

  张丽娜和医院141名同事一起驰援武汉抗疫时,救治了很多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93岁。

  今年1月,张丽娜和同事吴安华等驰援吉林省抗疫,在隔离病房,她救治了一对母子,母亲年逾90,儿子也已经60多岁。面对重症的母亲,儿子含泪拉着张丽娜说,“请无论如何,让我妈妈活下来,因为只有她和我相依为命了。”

  面对患者的请求,张丽娜暗下决心,一定竭尽所能帮助老太太恢复健康。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老太太转危为安,那一刻,张丽娜感到由衷地骄傲,“是对自己职业的满足和骄傲。”

  作为一名常年直面生死的女重症医学人,你有过害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丽娜坦言:“没有私心,就不会害怕。对患者竭尽全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就会有成就感。”

  在湘雅医院院长、骨科专家雷光华教授看来,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也是最科学的人文,“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是医生要尽万能之力,怀敬畏之心,去解除患者的痛苦,抚慰患者的心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