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甲骨文JBO竞博2020年度已出版全书目丨盘点

发布日期:2023-07-14  来源:

  JBO竞博不寻常的2020年即将迎来尾声。这一年中,甲骨文一如既往地寻好书、做好书、荐好书。现在,我们在冬天里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回忆甲骨文带来的陪伴。请查收2020年甲骨文全部书单~

  威廉·冯·哈布斯堡既是佩戴金羊毛骑士团领饰的帝国大公,又是披甲上阵的红色王子。哈布斯堡君主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陨落,让他建立乌克兰王国的梦想破灭,此后他便多次转换身份:他是德意志帝国主义者的同伙,他是声名狼藉的法国恋人,他是怒不可遏的奥地利君主派,他是冷眼旁观的希特勒反对者,最终他又成为奋不顾身的乌克兰独立支持者。威廉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了个人身份的流动性和民族认同的多样性,折射出欧洲民族国家崛起的历史线

  卡洛·M.奇波拉跨越当前经济理论与经济史之间的鸿沟,在一个连贯的分析框架内探讨了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瘟疫与经济动荡、工业发展与职业病、工薪变动与人口迁移、小作坊的没落与流水线的兴起等社会与经济问题,并在大量文献的佐证下,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可靠的总结。本书为第三版,作者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修订和补充,并纳入关于公共债务的历史、货币体系的发展、贸易路线和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特殊演变等方面的新材料,确保了其作为现有的关于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最有价值的历史类参考书籍的地位。

  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英] 托比·格林(Toby Green) 著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基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本应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世界史。

  汤姆·霍兰试图以叙述史的形式填补史料与传闻之间的空白,帮助我们在轻信与过度质疑之间开辟一条追溯尤利安·克劳狄王朝历史的全新路径。从奥古斯都、提比略、卡利古拉到克劳狄乌斯和尼禄,这个家族主宰罗马的岁月是一个漫长的试验期,每个皇帝都在试探权力的边界。提比略从伟大的将帅转变为愤世嫉俗的隐士,卡利古拉骑马跨海、寻欢作乐,而尼禄则通过弑母之罪将自己打造为悲剧英雄。在《王朝》这幅描绘罗马第一王朝的画卷中,霍兰将寻找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或是这些谣言背后的创作动机,生动还原这个关于统治与毁灭的故事。

  与大多数帝国一样,明廷为展现王朝实力和军事力量,赞助了盛大的尚武活动。在明朝的头两百年,皇室田猎、马球比赛、射艺比武、骑术表演、校场阅兵和皇室兽苑数次激起争议,构成一个充满张力的领域。围绕它们,皇帝与重臣就统治者权力、君臣关系、尚武元素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明暗博弈,提出矛盾主张。鲁大维充分挖掘明朝的诗歌、散文和画作,在亚欧大陆近代早期历史的大背景下,以尚武活动为立足点,剖析明朝宫廷文化的变迁,并揭示了明与帖木儿汗国、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共性。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从古罗马到21世纪[美]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Helena Rosenblatt)著

  海伦娜·罗森布拉特通过梳理“自由”和“自由主义”从古罗马时期到当代的词义演变,以及历史上围绕这一词义展开的各式论战,破除了这一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在她看来,自由主义者起初在内心里都是道德主义者,他们从不抛开公民义务空谈个人权利。自由主义被人为地塑造成了一种只关注个人自由的美国意识形态是冷战和美国全球霸权扩张的产物。这本著作为重新思考自由的价值,以及对自由、民主展开更加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曾在倒幕运动中大显身手,但在明治维新如火如荼之际,他又因“征韩论”事件与政府交恶,最终回到故乡萨摩挑起西南战争,兵败身死。西乡隆盛为何从时代的弄潮儿变成时代的落伍者?西乡死后从“逆贼”到“豪杰”的形象转变又揭示了怎样的历史逻辑?通过考察一手史料,日本近代史学者猪饲隆明试图在这本书中阐明,西乡隆盛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也是一条让近代日本从明治维新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

  身披铠甲,纵马沙场,挥刀斩敌,勇猛果敢,始终以武士道为行动宗旨,誓死效忠主君——这样的武士形象是否符合史实?日本真的自古便是“武士之国”吗?《日本武士史》不仅勾勒了武士从诞生之初直到近代的完整历史,而且展现了丰富细节:江户时代奇特的丁髻发型,日本刀的锻造和变迁,铠甲的繁复构造及其作用,弓马之战的实际情况,武士切腹的理由和影响,近代国家对武士道的歪曲和利用,等等。日本武士研究权威高桥昌明蓄力多年,用这部作品颠覆了有关武士的众多“常识”,揭示了线

  威廉·夏伊勒是美国著名记者、新闻分析员和世界现代史学家,他的一生基本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而这个世纪又是世界和整个人类文明发生巨变的时期。他生于1904年,去世于1993年,其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国文学的兴起、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民权运动、交通与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越南战争、美苏冷战、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和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以及苏联崛起和解体等等,他的长寿也让这部历史长卷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十世纪之旅”。

  1417年1月,猎书人波焦·布拉乔利尼从一个偏僻修道院尘封的书架上取下一份年代极其久远的抄本,无意间唤醒了一部湮没长达千年之久的作品——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这首行文无比优美的拉丁文长诗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也深深影响了如波提切利、布鲁诺、伽利略、弗洛伊德、达尔文、蒙田、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艺术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还经杰斐逊之手在《独立宣言》中留下了痕迹。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在《大转向》中讲述了这个引人入胜却鲜为人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故事。他认为,正是由于《物性论》的重见天日才开启了西方文明走向现代的序幕,进而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

  1938年9月,希特勒一心一意要发动战争,而英国首相张伯伦不顾一切地试图维护和平。休·莱格特是张伯伦的私人秘书之一,德国外交官保罗·哈特曼则是反希特勒团体中的一员。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们在牛津大学结为挚友;但自六年前在慕尼黑不欢而散后,他们就彻底断了联系。欧洲的未来危如累卵,他们注定要在慕尼黑重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你会背叛谁?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国家,还是你的良心?

  米斯特拉斯是位于希腊的最富有传奇性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在拜占庭帝国最后的两个世纪,它渐渐发展繁荣,成为学术、艺术乃至欧洲文化发展的中心。它拥有拜占庭建筑和壁画艺术之精华,更是《浮士德》里古典世界与中世纪世界的交会地。然而,如今的米斯特拉斯是一座失落之城,被拜占庭史研究热潮中的历史学家忽视。这是一部少有的以米斯特拉斯为中心的历史著作,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为我们讲述这座伟大城市的过去,重现拜占庭帝国的暮日光辉。

  出云自古以来被称为“神话之国”,众神之首大国主神的“让国”开启了大和王权和天皇家的历史。拨开神话的迷雾,日本海文明圈诞生的出云系政权,随着制铁集团出云族的扩张,竟在大和之地建立了邪马台国。出云大社与伊势神宫如何创始,祭祀与信仰的两大体系怎样建立?“神武东征”是南九州岛的豪族对出云联盟的侵略?著名的桃太郎实际上或是打击弱者的强权人物?如何用历史解读神话,用神话填补历史,村井康彦将带你踏上一条寻访磐座、神社、宫都和古坟的时空之旅。

  丹·琼斯是当今英美最红的中世纪史学家之一。《圣殿骑士团》是其最新的一部记叙体史书,讲述了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军事修会——圣殿骑士团的兴起、发展和衰落。作者通过对中世纪编年史全面、详细的研读,利用这些扎实的史实尽可能准确地还原了圣殿骑士团的面貌、事迹。通过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丹·琼斯对文学作品以及流行文化中对圣殿骑士的不正当描绘做了纠正,同时又在描写宏大的宗教、军事和政治斗争以及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比传奇和谣言更为精彩的历史画卷。

  在水下发现一艘海盗船并确认其身份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潜水者要挑战人类身体的极限、潜入变幻莫测的危险深海,更意味着陆地上坚持不懈的档案查阅和研究工作。查特顿与马特拉用尽一切办法来寻找一艘传奇海盗船——约瑟夫·班尼斯特的“金羊毛号”。曾经是备受尊敬的商船船长,却摇身一变成为臭名昭著的海盗,甚至能够打败皇家海军——即便在海盗的黄金时代,班尼斯特也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位。追寻他的生平轨迹,走进海盗的真实生活和思想,两位寻宝猎人终于明白海盗的线

  在1930年代至关重要的3年里,西班牙内战占据了美国和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国际志愿者蜂拥前往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对抗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起,并受到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协助的右翼政变。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可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很快它被后者掩盖。本书作者亚当·霍赫希尔德向人们呈现了西班牙内战中,包括海明威、奥威尔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并将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完整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性与重要性。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在酣歌醉舞的十里洋场,维也纳人乔·法伦成为“歌舞表演之王”,其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法伦夜总会的霓虹灯牌上不断闪耀。与此同时,美国逃犯杰克·拉莱以“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衣冠楚楚的乔”与“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陨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彻底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他们的“友谊”充满算计与背叛,折射出上海外侨社会当时的种种怪象。保罗·法兰奇还原了上海“歹土”的旧日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一段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历史。

  哲学家、享乐主义创始人米歇尔·翁福雷在本书中攻击一种“宗教”,即精神分析学,或者说是弗洛伊德主义。本书对有关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精神分析的种种神话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质疑,认为弗洛伊德主义和精神分析建构于寓言式的一系列传说之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出一个论点,对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进行反驳:一、精神分析拒绝哲学,但它却正是一门哲学;二、精神分析不属于科学,而是哲学自传;三、精神分析不是科学连续体,而是存在的七拼八凑;四、精神分析术属于魔法思维;五、精神分析并非自由主义的,而是保守主义的。

  1961年8月,在柏林墙即将开建的几个小时前,一位名叫斯塔申斯基的克格勃间谍叛逃至西方。冷战期间轰动一时的间谍案由此引爆。历史学家沙希利·浦洛基利用斯塔申斯基受审时的证词、中央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文件、德国和波兰的相关档案、克格勃官员的访谈和回忆录,以及自己走访所搜集的资料,用学术的眼光抽丝剥茧地寻找间谍案的真相,生动再现冷战时期间谍活动的秘密世界,亦揭示了东西方阵营间的复杂博弈关系。

  1904~1920年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沙皇身边一些思虑深远的人认识到俄国在德国显著军事优势下的脆弱性,伟大的俄国需要采取决定性行动的声音仍然占据了主导。俄国统治者们认为,1914年俄国加入战争的决定是在保卫国家未来,实际上它带来了诸多问题,并对20世纪的俄国和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走向火焰》以俄国为核心研究对象,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世界史视野下俄国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俄国视角。

  杰弗里·瓦夫罗深入挖掘欧洲和美国的众多档案材料,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惊的、权威的、详实的普法战争史。作者以时间为线,为我们逐一呈现了这场战争中的各个战役,格拉沃洛特、色当的血腥战役以及卢瓦尔河和巴黎的收官屠杀场,尽皆涵括在这部杰作当中。除了讲述惨烈的战争过程,作者更是描摹刻画了俾斯麦、拿破仑三世、威廉一世、毛奇、巴赞等那个时代的璀璨群星,正是他们让这场战争始于政治谋略JBO竞博,终于政治谋略。

  幕末时期,新选组承担着维护京畿治安的重任,是著名的佐幕派武士集团。他们身处时代剧变的旋涡中心,深度参与了禁门之变、鸟羽伏见之战、戊辰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永仓新八是新选组草创期的核心人物,也是新选组干部中极少的幸存者之一,他在《最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中回顾了新选组的整个历史,讲述了浪士上洛、暗杀芹泽鸭、池田屋袭击、油小路激战等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德川家康的子嗣中,始于义直的尾张家、始于赖宣的纪伊家,以及始于赖房的水户家,这三大门第合称德川御三家。但御三家是否只为了辅弼将军家,抑或补充将军后继者才诞生?历史学家河合敦认为此种观点完全错误。在这部作品中,河合敦揭示了御三家不为人知的野心,以及德川统治的三百年间,幕府、将军和御三家之间围绕着权力及将军继任者而展开的明争暗斗。

  与开放多元的唐帝国相比,两宋的政治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封闭内省的印象。但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分析宋、辽、西夏的文献与考古证据,谭凯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辽分治华北的现状又如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这些发生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灯塔作为海岸线哨兵曾矗立在美国历史的前景中,如今成了海岸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烙印。埃里克·杰·多林透过灯塔的棱镜,从美国的第一座灯塔波士顿灯塔讲起,为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纷呈的美国历史。他以美国的逐渐壮大为背景,追溯了灯塔体系创建之初的日子,突出介绍了人们为照亮这个国家贫瘠的海岸线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斗争,最终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和最终和解。

  在奥巴马于2008年当选总统以后,美国真的如一些媒体所说进入了“后种族社会”吗?事实上,种族主义思想在美国仍然大行其道,而且比以往更加隐晦和复杂。肯迪追溯反黑人种族主义思想的历史,以及这些思想的惊人力量。他以美国历史上的五位杰出人物为向导,犀利地揭示了种族主义思想不是由无知或仇恨引起的,而是由那些最具影响力的大脑设计出来的。

  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困惑不已的美国国民翻开《故土的陌生人》,试图了解保守派的阶级、种族、教育背景、宗教环境,以及工业、政府、媒体等社交领域对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在大选前五年深入茶党大本营——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一带的社区,以环境污染为锁孔问题,探索保守派人士的一个个深层故事,寻找攀越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间“同理心之墙”的可能性。

  ★ 生动呈现条顿骑士团500年兴衰史★ 《金雀花王朝》《罗曼诺夫皇朝》译者陆大鹏献译

  学者威廉·厄本用详实的引证与论述戳穿近代民族主义的迷雾,还原了欧洲中世纪史上一个精彩却鲜为人知的篇章。书中梳理了条顿骑士团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其间戏剧性情境迭出,如1242年的冰湖之战和骑士团在坦能堡的惨败,不过焦点仍在于它年复一年地维护领土控制权、抗击敌人小股骚扰劫掠,并对不信奉天主教的敌人发起圣战的活动轨迹。中世纪德意志十字军战士的生活、信条和行动,以及条顿骑士团500年的历史由此得以生动呈现。

  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绝对主义的世界里,《圣经》、王权和上帝拥有绝对权威,同样,父亲对妻儿、老人对青年、贵族对平民拥有绝对权威。但莎士比亚强烈反对这种绝对主义,并不断探索摆脱这种绝对主义的可能性。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向我们展示了莎士比亚如何揭露国王、将军、教会的阴谋诡计和自命不凡;如何探索情人间的溢美之词和看似无限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莎士比亚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文主义者,如何与观众和读者进行有关美、仇恨、权威、自主性的讨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作者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以宏大的视野展现了东亚古代的民族与国家。

  诺里奇爵士摒弃学术上的繁琐探究,造就迄今为止最好读、最引人入胜的拜占庭通史。这一著作的广度与篇幅,加上诺里奇通顺清晰的笔触,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人类历史之中的一个完整篇章。

  1932年的日本已然疯狂: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政治刺杀事件不断,且准备退出国际联盟,撕毁《华盛顿条约》,妄图主宰亚洲和西太平洋。此时,美国需要派遣最优秀的外交官力挽狂澜,既坚守美国在远东的权益,又努力避免战争。在这样的风口浪尖,格鲁大使走马上任。格鲁出使日本的十年,正是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十年,他的个人日记及公私文件提供了十分贴近实际外交的观察视角,披露了美日在各领域惊人斗争的内情,也展现了日本走向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

  《非凡抄本寻访录》探访了十二份精美的欧洲中世纪泥金装饰手抄本,是一场深入中世纪社会的非凡旅行。从无与伦比的《凯尔经》抄本到知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抄本,作者克里斯托弗·德·哈梅尔全方位地介绍了各份抄本的制作过程、时代背景、面世后的经历。他为读者引见了与抄本相关的各类人物,包括作为抄本主人的国王、王后;制作抄本的抄写员、画师和装订工;装饰画中的圣徒;中世纪书商和窃书贼;修道院院长和图书馆研究人员;以及从古至今研究抄本的学者。他邀请读者与他同坐,仔细翻看抄本的每一页,挖掘其中暗藏的信息,辨别抄写员的字迹,观察插图里的细节,寻找后人留下的印记。

  作者蒂姆·惠特马什在这部《与神作战》中,把笔触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历经千年历史巨变的希腊无神论,再现众多哲人的思想风采。他们中既有或许是第一位坦承自己无神论立场的迪亚格拉斯,以及第一位唯物论者德谟克利特,又有伊壁鸠鲁及其追随者。在书中还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无神论的关系,进而压制怀疑上帝的思想。

  ★ 聚焦1381年血色夏日里那场开启英格兰下层人民政治意识、影响英格兰历史走向的“农民革命”

  面对英法百年战争造成的沉重税负与黑死病之后严苛的劳工法律,曾经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裹挟教士与城镇居民揭竿而起,向英格兰王国的权力中心——伦敦进发。默默无闻的平民如何组织起来与统治国家的贵族、教会和豪商对抗?年少的国王理查二世如何处理这场威胁金雀花王朝统治的重大危机,又从中学到了什么?知名历史作家丹·琼斯出道之作,为读者讲述这段中世纪英格兰血腥而狂乱的民众抗争史。

  巴比伦不仅奠定了文明的基础,而且撑起了历史的脊梁。从公元前5400年前后新月沃地迎来第一批定居者,到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落入波斯人手中,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辉煌历史逐一展现。文明在此诞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大地历经王朝更替、民族融合,见证了文字与文学的诞生、教育与法律的形成、土木工程与数学的发端,更见证了城市的兴起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完善。保罗?克里瓦切克的《巴比伦》探索的不只是文明的最初形态,更是社会进步的规律和人类发展的模式。

  一战是世界上的首次总体战,它对日本军政史的影响却被严重低估。被称为“一战世代”的日本陆军军官群体,正是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担纲者。他们在“大正民主时期”的灵活性,反而导致陆军在20世纪30年代严重干政。黑泽文贵打破了陆军与“大正民主”对立的刻板印象,以两次世界大战间日本内外体制的变动为主线,勾勒了日本陆军走向战争的全过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