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AI赋能数字医疗时代已至中国数字疗法产业共识首度发布!JBO竞博

发布日期:2023-07-12  来源:

  JBO竞博2021年7月9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亿欧EqualOcean、亿欧大健康主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赋能数字产业医疗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该论坛以“科技普惠·产业下沉”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行业重点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高端对话,深入探讨了AI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及其应用实践。

  同时,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格局,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医疗方法或数字健康解决方案,数字疗法也在这两年成为行业热词,尤其是今年以来,一批国内企业更是在数字疗法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值此之际,亿欧大健康在9日的这场论坛上,联合北京康健数字化管理研究院、中国卫生信息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联仁健康等多家机构一起发布了中国数字疗法产业共识,希望以此汇集数字疗法核心创新力量,共同探讨产业未来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作为本场论坛首个开场嘉宾,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庆祝,他讲到,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很快,在疫情中,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结合获得了良好的应用,这些正面的反馈都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而当迈过了商业化最初的这道门槛,医疗AI行业在这两年内也再次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多个医疗AI企业接连完成了数轮融资。与此同时,IPO热潮也开始席卷AI医疗影像赛道,多家企业正在谋求上市。

  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中心原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徐汇区原政协副主席朱建民坦言,在这一片热潮背后,或许更该冷静地去看待行业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产品是否真正符合临床场景和需求?商业层面上,公司的最终产品是什么?产品的最终呈现方式是怎样?企业最终该如何去盈利,以及数据安全问题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秦净则指出,当前,健康医疗的矛盾是供给相对不足,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我们能提供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增长速度是赶不上需求增长的。而人工智能改善了这一状况,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同时秦净也呼吁,由于人工智能和医疗分属于两个不同行业,也需要一些平台让双方互相交流、启发,从而去产生更符合临床需求的AI医疗产品。

  当前,中国的数字疗法产业在疫情之后迅速升温,并在今年有一批国内企业迎来了突破,但即便如此,数字疗法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围绕着数字疗法的内涵及外延,产业界至今仍无定论。

  北京康健数字化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李宇欣在论坛上指出,中国数字疗法产业共识将包含六大共识、三大主发展计划和三个主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心理疾病)。数字疗法创新模式蕴含无限机遇,随着中国数字疗法产业共识的发布,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也将推动传统医疗升级,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JBO竞博,亿欧EqualOcean是一家专注科技+产业+投资的信息平台和智库, 2017年、2018年、2019年,亿欧对医疗人工智能进行了持续性的跟踪研究,聚焦市场中已有产品的应用进展,输出了多份报告。

  今年,亿欧基于以往的积淀,再次对全国人工智能医疗产业进行调查和盘点,最终形成了《2021年中国医疗AI医学影像企业发展报告》,亿欧EqualOcean董事总经理高昂在论坛上对该报告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梳理与讲解。

  据亿欧EqualOcean分析,随着中国监管政策逐步完善,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已经进入价值验证阶段。2020年,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领域迎来了密集的发证期,一年内共有8家企业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三类证。而对于这些率先突围的企业而言,它们已经开始在产品定价、构建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高昂进一步指出,当前阶段,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的主战场仍在三级医院,且已经在院端获得一定的收入。而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场景广泛,产品落地后其社会和商业价值则会更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也会向服务和全病程管理探索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人工智能产品还是数字疗法,最终都离不开临床医生的使用。在本场论坛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丹带来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疗法在临床医生实践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他先指出了当前临床医生在诊疗上存在的痛点,如任务繁忙,继续教育、医患关系造成的压力过大等,然后阐述了AI能够赋能医生的四大场景。

  张丹讲到,美国医学协会(AMA)指出,AI的作用在于帮助医生,先是解决误诊问题;再者是能够快速拿到病人的全部信息,以及自动生成病案记录。而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普通的全科医生则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特殊专科医生,解决该类医生人手短缺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大的用处就是快速监督疾病进展。

  而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中的数据问题,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萧毅则围绕“影像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及路径”,重点剖析了影像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和难点,并对影像数据库建设路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她表示,一是需要国家政策引导,加大财力投入;二是依靠行业协会专业医生建设;三是数据库建设标准先行;四是建立第三方公共平台,方便数据使用共享;最后是政产学研用要通力合作,避免散、乱、差和重复建设。

  联仁健康董事长、总经理戴忠同样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助力医学人工智能创新”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医学AI应用多点开花,但驱动增长需冲破三大困境——成熟商业模式有待构建、数据格式繁杂难以为用和开放医疗数据平台短缺。

  他指出,依托海量健康医疗数据集,联仁健康打造了人工智能共享平台,以此惠医、惠民、惠研、惠企。而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即数据资产,数据算法和业务场景。

  而在AI多组学应用上,西贝尔学者、焕一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Douglas McCloskey则表示,2020年,FDA批准了53款药物,每款药物进入市场平均要花费26亿美元。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将会以更低的成本研发更多的诊疗方法。

  Douglas McCloskey指出,多药物多靶点表型范式将会和现在的研发范式有很大差别,借助此,将不再是每款花费26亿美元来推进53款药物,而是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将数百万种疗法推向市场。

  他介绍道,多药物多靶点多表型范式的路径涉及设计(design)、构建(build)、测试(test)和学习循环(learn)。当下,DBTL工作流程将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尤其是在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多组学方面的技术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每个周期迭代的速度和规模。而我们在DBTL迭代得越来越快,就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低成本治疗方案。

  目前,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来看,医学图像处理最为典型。关于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可视化,CAAI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班晓娟在本场论坛上做了详细的讲解。

  她表示,计算机视觉是一门“教”会计算机如何去“看”世界的科学。医学图像/视频分析包含了五大重点任务,分别是图像增强、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和三维重构。

  而在班晓娟从技术、研究的角度解析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的价值后,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少康则聚焦了应用与具体实践,发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医疗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最好的AI产品,首先是全球领先的临床准入;再者就是科研能力,任何产品都需要经过最高水平的同行评比,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最后就是能够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实践,覆盖多样病种,简单易用。

  当前,只要谈起人工智能和数字医疗,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应用主体就是医院。在本场论坛的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主任胡红杰,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萧毅,亿欧EqualOcean董事、亿欧大健康董事合伙人梁永生在圆桌会议环节中从院端应用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医疗的未来发展。

  梁永生指出,数字医疗在今年讨论高涨,但新技术的落地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AI在医疗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商业模式、数据质量以及从使用者角度来看,医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医生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等。

  针对这些问题,胡红杰表示,对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来说,已经离不开AI。以肺结节AI产品为例,2018年时,其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而到了现在,已经完全融合到了医生的工作当中。

  在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肺结节AI产品的使用率同样上升到了85%以上。萧毅指出,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是全国最早认识到AI重要性或者说是最早开始推行AI在影像的应用的科室。不过,随着使用率日渐提升,萧毅主任也坦言当医生过度依赖软件时,万一软件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是会有隐患的。

  围绕着产品落地和商业化模式,胡红杰表示单一地采购将是未来的方向。但现阶段,由于很多医院的管理层不一定能意识到AI的重要性JBO竞博,且相对硬件采购而言,医院对软件的采购流程仍不成熟,因此现在很多都是捆绑硬件去更好地落地。

  萧毅则表示,人工智能企业的商业模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将软件卖给医院,这是最难的;二是软件绑定在相应的医疗设备上,如眼底筛查的就绑定在眼底镜上去销售,这也是当前的商业化途径。第三就是和大厂商融合,把每个软件变成工作站中的单一模块,这会是跟更好的途径,因为医院不可能买一堆服务器放在医院里。

  而对于是从治疗科室还是从影像科室去落地会更方便,胡红杰透露这跟科室主任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以医院的角度,如果产品不只是涵盖影像端,还涉及治疗端的话,则可以拉上多个科室一起申请,也会更好地解决落地问题。萧毅同样表示,这要看治疗科室还是影像科室更需要精准化的治疗,同时也跟企业创始人的背景有关,但最终对于企业而言,还是看产品针对的场景,跟着初心走。

  对于业内最关心的数据问题,胡红杰表示,中国的数据是非常可观的,但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是否都有利用价值,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萧毅则坦言,数据的确是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今这些经历了大浪淘沙后的企业,都是跟临床医生有紧密联系的,而不是闭门造车。

  就在昨日(8日),国家药监局在官网上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47号)》,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医用软件类产品监督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并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

  对于该政策的发布,萧毅坦言,拿三类证一直是诸多企业的痛点,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及时发布,很多AI产品如果只是定位在辅助诊断,其实就可以申领二类证。此外,对于很多基层医院而言,也有了更多机会从正规途径来使用这些产品。

  胡红杰则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从初创到走向正规,法律法规肯定是在不断完善。政策出台后,对各个产品的质量把控将会更加严格,同时也会推动各类产品更好的落地,不断鼓励厂商追求高端,带来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