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什么是“医学传播学”?交大医学院“发明”的这门课有望成为必修课JBO竞博

发布日期:2023-06-08  来源:

  JBO竞博让公众从医学科普中汲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越来越成为医护人员的新使命。但是术业有专攻,大多数医护人员毕竟不具备传播学相关知识。如何让医护人员进行更有效的医学科普?10月22日,新时代医学科普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重点探讨了这一问题。

  “医学科普的人才培养需要关口前移,从学校做起,培养医学生的科普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表示。

  交大医学院全科医学系副主任徐仲卿介绍了学院原创的医学传播学课程,谈如何培养医学生青年科普人才。交大医学院从2019年开展此项课程,已获得202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并有望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徐仲卿说:“医学传播学非常必要,因为普通大众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伪医学长期存在。”然而现有的医学科普、健康传播理念和实践都不尽如人意。

  对此,国内知名的科技志愿者团队“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依托交大医学院等高校,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医学传播学”,即运用传播学方法,将医学知识传递给目标人群,最终达到降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传播主体是具有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或机构,传播内容为符合“金标准”的正确医学知识,最好还具有一定时效性(比如传播新冠疫情、疫苗等相关知识),尚无定论或有学术争议的内容不适宜传播。

  “达医晓护”创见性地提出,医学传播学的传播内容有三个层次:谈“病”、谈“看病”和谈“看待病”。目前绝大多数医学科普还停留在谈“病”阶段,即向大众传播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知识。而谈“看病”,是指传播与就医相关的所有过程,包括就医流程、与就医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就医指导等等。更深一步的是谈“看待病”,即引导公众用科学眼光看待疾病和死亡,了解医学的局限性,转变对医学的认知和观念。

  厘清和拓展医学科普的内容还不够,医学科普的传播风格与模式也需要更多探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易懂的形式,比如漫画、视频以及游戏等新形式进行医学科普效果较好,早已成为学界共识。据悉,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已经成立科普游戏学组,推动医学科普与网络游戏的联合创新。

  研讨会上,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科普游戏学组副组长蒋平,介绍了“大学生医笑解忧”项目。该项目由在校医学生用相声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向公众做医学科普,寓庄于谐JBO竞博,形式活泼。

  2016年底,“大学生医笑解忧”医学科普相声首次在浦东塘桥社区演出,至今已创作出15个节目,累计现场观众超过3000人次,颇受观众好评。除中国学生外,还有巴基斯坦、土耳其、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华留学生参与演出。

  一方面医学科普要下沉到普通百姓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医学科普还可以上升到学术层面。“医学科普可以是唱唱跳跳,但不仅仅是唱唱跳跳,也能成为阳春白雪的学术研究。”“科普中国”品牌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负责人王韬表示,以往的医学科普以参会人数、点击量等作为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其实未必能反映出医学科普对老百姓的健康行为有多大影响。而医学科普学术研究像一般临床研究一样,对医学科普进行长期追踪,旨在研究如何科普才能真正影响大众的健康指标。

  研讨会现场,还举行了第一届“我眼中的健康生活”摄影创作大赛颁奖典礼,获奖者中有不少是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及在校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像人群中的笑声,很有传播力和感染力。”交大医学院“达医晓护”社团团员傅亦安在现场发言中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