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JBO竞博

发布日期:2023-09-21  来源:

  JBO竞博日前召开的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这项工作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重点。

  4月13日,在国家卫健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我国已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接下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持续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此外,国家卫健委还将通过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健康管理,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专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据了解,通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等工作,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曾一度较为突出。

  2017年开始,我国启动“双中心”的规划设置工作,依托高水平医院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李大川表示,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已按程序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会同国家发改委,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13个国家医学中心涵盖心血管病、癌症、老年医学、儿童医学、创伤医学、呼吸医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口腔医学、神经疾病医学、传染病医学、精神疾病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和骨科医学。此外,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输入地涉及全国20个省份,基本覆盖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

  在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的同时,经过多年努力,“双中心”调动聚合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力量,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长期性、全局性医学问题,产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临床研究成果。

  据了解,仅2022年,“双中心”就开展国际、国内首创和领先技术372项。此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一是坚持规划在前。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制订未来5年国家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流动,推动解决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坚持择优设置。依托基础条件好、医疗技术先进、服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医院,根据规划,以达到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医院为主体,择优设置成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三是坚持跟踪问效。通过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工作机制,引导已设置“双中心”落实功能定位,发挥“双中心”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对双中心的组织管理、运行发展、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看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在于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

  《国家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

  李志远表示,作为“国家队”,多年来,该院在不同层面积极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一是同时支持三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同源化、医疗质量同质化、人才培养同育化、平台资源共享化等手段,实现了总院学科体系、医疗质控体系、运营管理模式向区域医疗中心的整体平移。

  “以技术培训为抓手,重点抓好人才团队培养与技术普及。从心血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科研合作等多方面,分级、分类开展帮扶工作,形式涵盖理论教学、病例讨论、手术指导、‘阜外日’出诊、带教查房、来院进修等多种形式,帮助当地医生提升心血管治疗水平。借助互联网+健康医疗,优化整合现有资源,搭建了‘阜外医院心血管技术协作云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帮扶维度、深化帮扶力度。”李志远称。

  三是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国家级政府委托项目为抓手,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比如将“互联网+智慧医疗”作为医疗资源配置的突破手段,将大医院、大专家的诊疗经验做成基层医生学得会、用得上的智能辅助工具,辅助与培训基层医生,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但提升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的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还对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设定了更高要求。

  在谈及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时,李志远表示,首要的一点,就是坚定“同质化”发展方向,强化对三个建设项目年度规划制定的指导和参与,避免陷入“省内同质化”的惯性运转。

  “这是指帮扶医院不仅仅能达到其所在省市的要求,还要达到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要求。”李志远解释道。

  此外,对标《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和国家对云阜、华中、深圳阜外建设方案要点的要求,以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客观分析,理清差距,迎头赶上。加强人才培养,关爱与激励人才,分批次、分类别地推进人才培养,提升软实力,切实提升所在区域的心血管病防治能力。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有关城市医疗集团的政策文件,其与此前的医联体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备受业内关注。

  据了解,2015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对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当中提到医联体有四种模式,分别针对不同的地域:在城市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在县域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在跨区域建立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

  李大川表示,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在118个城市开展了城市医疗联合体的建设试点工作,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对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管理进行了规范。

  “目前,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正在全国遴选试点城市JBO竞博,今年将通过点上的突破,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要做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李大川说。

  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发布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在每个省份选择2至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

  《方案》指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内部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构成,在外部由若干协作单位共同提供医疗服务。集团外部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疗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作用;省级及以上医院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业务需要,作为一个或多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协作单位;鼓励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以牵头医院或协作单位的形式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方案》还指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牵头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负责接收上转患者,并将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有序转诊到成员单位。

  李大川表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关键是要在几个环节发力:一是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来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推动医疗、运营、信息管理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三是构建分级诊疗的新格局,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四是建立激励约束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以结果为导向,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