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JBO竞博医学研究论文十篇

发布日期:2023-09-12  来源:

  JBO竞博计算机化病历是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个系统中的电子病历,这个系统可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临床决策服务;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他设备[2]。电子病历的优点如下:完整的电子病历存储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查看,保证个人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电子病历。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资料查询权限,从而保证了病历的安全性。授权用户在适当时间才能查看合适的病历。

  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论文通过与图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基础。

  电子病历目前可大致分为单机电子病历和网上电子病历两种。网上电子病历的优点是采用了ASP服务器提供全球,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则由ASP供应商解决;缺点则是数据不在医师所工作的计算机上。

  虽然医疗界投入巨资,电子病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首先,病历数据的输入界面仍不够简单;其次,电子病历需要统一的医学用语标准。目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已制定出统一医学用语系统(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UMLS),这一系统包含了近一百万个术语描述医学概念。一旦该系统得以推广,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医学用语的标准化。

  医学信息系统与其他工业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毕业论文不同的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这是对医学信息系统最大的挑战。例如,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基本用户和二级用户,基本用户包括医师和其他护理人员;二级用户则包括医疗保险公司、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等。不同用户需要的信息不同,导致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解决不同的医疗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

  信息系统包括实验测试系统、医疗设备订购与维护系统及影像图片存储与交换系统等,存储于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信息网络中。对于特定的用户来说,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数据必须是一体化和标准化的。

  医学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患者关系管理系统(patientrelationshipmanage—ment,PRM)、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等4J。ERP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其在医疗机构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将企业信息整合为一体(整合的数据库),所以各系统都提供一致的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输入费用,并保证各系统得到完整、实时、一致的数据。其次,ERP系统可用来决策医疗设备订购、管理和维护,例如通过一个整合的数据库,根据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统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PRM是侧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PRM记录患者生活习惯、个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过敏反应等,医院从而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PRM,患者也可向医院询问医疗方案。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管理上也日益重要,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为医师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医疗诊断的质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种的服务、多种治疗方案以及相互关系使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上的使用,已远远超过其在银行业和零售业的应用范围。

  医学实践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医疗诊断,因此医学信息学将研究重点也放在决策系统上。硕士论文决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医师如何利用推理知识作出医疗判断。

  当前决策系统主要基于两种方法论:着重于统计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侧重于逻辑推理的专家系统法。定量分析法产生于上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心脏疾病和异常疼痛等临床问题。早期系统以概率决策理论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最新的此类系统以美国Stanford大学PANDA项目最为著名[6]。PANDA项目使用了决策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胎儿期诊断,根据概率分析方法对胎儿期中的问题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专家系统法以逻辑推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专家系统是MYCIN系统[7]。此系统主要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的医学知识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储在规则中。第二代专家系统则以Asgaard系统最为成功[8]。系统大大扩展了MYCIN的功能,并补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关领域中的复杂知识。通过与数据库的连接,系统可自动提取带有时间标志的数据,而这种功能则使系统可针对某个患者作出特定阶段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另外通过反溯法可比较不同的医疗护理,并作出相应的质量报告。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随着数学、生物物理学和工程模型学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各类学术会议侧重于影像,而忽视了信息学,导致医学影像信息学科发展缓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与二维、三维结构及可视化的结合将医学影像信息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于1990年的“可视人”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人体模拟图像,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各类解剖学教育软件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关于模型、摸拟及大型数字化图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学问题。同一时间开始的“人类大脑”项目则直接导致了大量关于大脑数据图谱登记、分ShanghaiMedJ,2004,VoI27,No9区等课题的开展。新的信息学、生物计量学、计算图像学的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影像信息与模拟学的重要性。

  现代影像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图像传递标准、传递规则、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及图像病例传递安全等。从“虚拟细胞”[9]到“虚拟人”[10],当前影像信息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到个体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医学信息学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层的科学、技术和医疗实践的结合,包括对二维和三维图像自动分区与注册的新技术;数据抽象与概括;图像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来解释群体图像数据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开发医学信息数据注释语言整合高级图像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

  随着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远距离传递诊断和患者管理信息成为可能,远程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网络电视和无线技术,使医师及患者能随时传递相应的医学相关信息,从而为远程医疗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远程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其现阶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图片和文字传输的介质,而且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数据。英语论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医师不仅可以全球共享医学资源,而且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病例进行广泛的交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供医药在线(MEDLINE)数据库,其成员可查看、打印各类文献资料;医学网(CLINICWEB)则提供所有临床信息的索引,是医学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一些身患相同病症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类患者交流组织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寻找最合适的治疗。

  电子病历和病案的大量应用、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数字化,使得医院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地膨胀。然而简单存储信息只是数据库的低端操作,数据的集成和分析以及医学决策和知识的自动获取才是信息学研究的重点。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数据必须以特定的结构方式来存储。数据结构允许计算机轻易地传递符号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然而,这种数据结构不是仅由输入来决定的,医护人员必须有一约定俗成的数据标准,并为社会所公认。这一数据标准明确了数据库中存储的特殊符号所具有的涵义。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样,起到咨询和定义的功能。数据标准又可分为文字标准和信息标准。

  文字标准是指标准必须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图像形式表达,国际上称为医疗数据系统,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义的单词。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医学和信息组织参与到此标准的制订中来。其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病理协会制订的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标准SNOMED和英国健康中心制订的医学系统术语标准ReadCodes。

  信息标准则同时定义文字和图像数据。当今最通用的信息标准称为HL7(HealthLevelSeven),也可称为标准卫生信息传输协议,其中又包括医学数字化图像和传递标准(DICOM)。HL7标准确定了数据库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顺序和格式,涵盖了实验测试术语、药品设备采购术语、收费术语、出院转院术语及电子监护术语等,并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结构,利于患者信息在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系统等多种数据系统中传递。

  DICOM可明确图像在数据流传递过程中压缩和加密的格式,并确定CT图像或B超图像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

  医学信息学是计算机技术、生物物理学、统计学等与现代医疗结合的新兴学科,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这一学科需要多领域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医学信息学将在医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带动整个医学界的革新。

  1.1本科教育忽略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学习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师幻灯片教授已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完成考试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使其缺乏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习惯。而学生在面临探索型科学研究时就似隔屋撺椽,无法胜任。

  1.2本科教育学习环境简单,缺乏必需的社交经验医学生的本科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课业、考试压力大,大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而研究生学习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导师、同门、厂家、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种类多,知识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生在开展科研的准备过程中,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还面临着最关键的科研精神和习惯的培养,因为这与最终科研活动的完成并被接受认可密切相关。研究活动中,能拿到客观的数据至关重要,而严谨的科研习惯恰恰决定了客观数据的可信度,所以我们要培养研究生客观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习惯,也就是实验记录的撰写。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让人知道为何开展该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流程),实验得出什么结果(实验原始数据),这些结果提示了什么,其中有什么问题(结果分析)。所以实验记录的培训是研究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管理,本实验室引进了Elab电子实验记录,学生通过电子实验记录,将实验结果通过Word文档或附件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导师可以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把研究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消灭于萌芽,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实验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弥补了纸质记录保存期限的不足。科研的严谨性还在于数据的客观性。因实验有一定的变异,人群或动物个体差异,实验结果都需要重复,由统计学得出结论。所以要让学生掌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涉及人工计数的实验,需要至少两位同学分别统计,最后得到客观的计量结果。科学研究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合作[5]。现在科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好的研究结果工作量也很大,常常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协作,所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研究方法,甚至触发研究思路和灵感。为此,本实验室研究并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以课题组为单位,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探索学习,如此不仅使得实验技巧得以传承并优化,更能通过不断交流学习迸发更多科研想法和理念,实现双赢。

  推动着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被否定,代之以健康意味着“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简称WHO)成立,提出了“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的目标,这就更新了医学的目的,即医学不仅是治疗和预防疾病,还有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功能.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其中包含着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预防医学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的研究对预防医学探索病因和制定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使医学更加社会化.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2预防医学朝着防病与保健相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预防医学的研究己不局限于疾病的预防,而是更加重视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为此,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在预防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工业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综合性污染可导致总死亡率、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上升,因此,必须将保健作为预防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3环境与健康问题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人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2.4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成为预防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3.1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发展促进了预防医学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科学研究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医学信息网的建立,使个人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快速联接成为现实,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通报查询、文献检索与信息交流及远程会诊和专题讨论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同时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疾病进程的多因素研究中帮助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客观事实.

  3.2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疾病的病因更加明了,各种预防措施更加科学有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出多种高效疫苗,为控制和消灭一些传染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将会有更多的传染病从控制走向消灭,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也会得到全面的控制.一些常用的基因研究技术如DNA重组、基因克隆技术、DNA测序、核酸杂交等开始应用于预防医学实践中,开辟了疾病控制的新途径.

  3.3应用现代社会学的观察方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对健康认识的观念转变.认识到健康与疾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整个社会,如疾病的预防,健康的促进所采取的任何策略和措施的实际运行,都必须要得到广大居民的共识和全社会的参与.

  3.4高精度分析技术的不断引入,大大提高了预防医学对疾病的监测水平、预防效果,使得更多的危害可以被揭示和确认.

  对预防医学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12003年的SARS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流行以及近年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使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预防医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相当一部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解决这些传统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并应对新型疾病的威胁仍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霍乱、肺鼠疫、结核病等都发生了传染几十万人以上的流行.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等.

  4.3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

  4.4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1000多万智力残疾人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尘肺病人、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急性农药中毒等每年都大量发生.

  4.5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加快,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4.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我国已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已超过10%.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4.86%,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预防老年病和提高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5.1大力开展应用型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开展预防医学工作必须依靠科学.预防医学科学也只有与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当前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需要尽快给出答案.同时,对可能在未来出现的问题,如病毒对抗生素的抗药性、生态系统的破坏、食品和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的国际合作等应该进行前瞻性、多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关的预案措施.

  5.2努力实现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当今科学发展中综合的趋势更为突出.现代生态学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多学科的综合,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可纳入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预防医学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对复杂过程的总体研究.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在复杂多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健康受到多层次多因素的影响,至今很多疾病的病因尚未弄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能保留在割裂的单科研究和笼统的语言描述上,宏观的综合研究和分析至关重要.

  5.3研究方法上宏观与微观并重.首先从宏观上对疾病分布规律和流行环节以及对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仍将是预防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仅从宏观上研究,没有微观研究不能最终阐明原因和确定具体的流行过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成就为预防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已在疫苗的研制、早期的诊断、发病机制和环境生物学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必须采取微观和宏观并重的方法.

  5.4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必须在政府层面上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制定规划,明确完成规划目标的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预防为主”方针得以落实.在资金的投入上,要能够保证“三级预防”的策略贯彻落实.树立“大卫生”观念,相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重点疾病防控目标以及政府的疾病控制政策.重点突出、浅显易懂、广泛深入地宣传预防医学知识,让群众自觉与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作斗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临床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在临床上认真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在临床训练中,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鉴别等临床思维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诊疗的根本保证。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说过: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需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养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临床琐碎的工作,凭借个人经验,机械地接受上级医生意见,依葫芦画瓢,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临床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这样使得其思维变的狭隘、固化,难以达到高层次人才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更应引导学生从被动中接受变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相关疾病诊治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锻炼。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患者对自身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在利益与道德选择上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学生不但要注重医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及医德医风培养。除在本科阶段接触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把人文学科纳入培训计划内,形成一种重知识、技能,而偏废人文素质教育。吴孟超曾说过:“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备的医生才能尽心尽责为病人服务,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设伦理学、医疗法规、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临床过硬,沟通能力强,具有高尚医德、较强人格魅力的合格医生。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养高质量专业型研究生的关键。一支优秀的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因素,始终起着引路、督促、指导作用。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作风以及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考虑如下几点:①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对自己品行严格要求,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为研究生导师并不是一劳永逸,还应加强考核,如:科研项目、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研究生实践与培养情况,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的导师,相关部门应给予停招或取消资格等处理。②培养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把优秀青年教师吸纳入研究生导师后备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从而形成较强研究生导师人才梯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今就业压力大,学习科研任务重,研究生内心脆弱,人生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仍较突出。研究生导师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状况,每学期应与研究生直面交流,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生活上应给予关心和照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院级对培养环节、教学环节的监控及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除其导师直接管理外,每个轮转科室应配有教学秘书并与科研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培养计划、监督,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记管理制度。认真填写临床培训手册及训练手册。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各个临床学习,教学秘书应对研究生认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实登记,并监督研究生。②加强轮转管理及阶段检查。据研究生培养计划有12-18个月轮转时间,须严格按照轮转培养要求进行,加强轮转期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祖国医学不仅把体育锻炼运用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上,而且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也运用在治疗和康复上。医疗体育在健康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方面,医疗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体育应成为医学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医疗体育简称“体疗”,是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各种体育锻炼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即从医疗的目的出发,利用体育的手段,通过患者自身特殊的身体练习,达到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健康和恢复身体功能、加速疾病痊愈的效果。它是体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医疗的一个分支。在医学科学中,医疗体育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科学中,医疗体育是运动医学的一个分支。

  医疗体育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医疗体育的国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疗保健思想。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医学与体育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导引术、吐纳术、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十二段锦等一系列自成体系、行之有效的传统健身医疗体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在医院、疗养院中开展了这项工作,而且在部分学校、工矿、农村等基层也得到了推广。近30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医疗体育在方法上除继承和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拳、功、操等外,也把西方的功能锻炼、器械治疗等加以吸收和应用,充实了功能性锻炼和器械治疗等手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疗效更加显著,并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和运动系统伤病等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我国的医疗体育工作正在向新的高度发展。

  体疗过程既是治疗伤病、使其肌体能力恢复的过程,也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出现并发症或继发症、恢复肢体活动功能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发展心、肺功能和关节、肌肉活动的能力,使已衰退的功能得到增强,使有缺陷的器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同时还能防止肢体的进一步萎缩、挛缩等变化,这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体育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慢性病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促进疾病的痊愈、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延缓衰老、改善心理和生理状况等都有积极和良好的作用。它治疗疾病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因素、代偿功能和生物力学(关节、肌肉运动的机械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全身和局部产生作用和影响。

  1.提高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医疗体育通过外周肌肉的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其他功能区的广泛联系),调节其功能,加强对优势兴奋灶的抑制,使疾病得以好转,并且在预防和矫治因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方面,医疗体育还可以提高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性,治疗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某些疾病。

  2.提高代谢能力,改善脏器功能。不少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肺功能,使消化能力低下,代谢失调,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医疗性体育运动可增强心肌的肌力,增加血液的每搏输出量,提高呼吸肌的效能,增加肺活量和改善机体的摄氧能力。而且可以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使高血糖素下降,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从而活跃肌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促进肌体健康和恢复。

  3.维护形态和功能的关系。创伤和某些疾病可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破坏了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关系。医疗体育可加快血流速度,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提高肌纤维合成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收缩力加强。还可以增加关节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从而维护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关系。

  4.发展代偿。对无法恢复的功能丧失,如截肢、部分器官的摘除、某些神经麻痹等,通过医疗体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代偿能力。

  1.医疗体操。医疗体操是按照防治某种疾病的需要,即为达到预防、治疗及康复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体操运动及功能练习。它对损伤、术后、瘫痪等病人运动器官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医疗体操包括各种肢体和躯干运动、呼吸运动、放松运动、矫正运动、协调运动、平衡运动、牵伸练习、本体促进练习、水中运动、拐杖练习和语言训练等。因为医疗体操作用的部位可随意选择,运动量容易掌握,方法多样,有利于提高情绪,所以是医疗体育的主要治疗方法。按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不同,医疗体操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按运动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徒手体操和带器械(如体操棍、棒锤等)操练;按运动目的不同可分为重点发展呼吸功能的呼吸体操,牵伸挛缩肌群、防治腰背痛的悬挂方法和牵伸体操,放松痉挛肌的身体训练,加速神经麻痹恢复功能的本体促进法和水中运动,加快掌握运用拐杖的步行练习,恢复说话能力的语言训练等。

  2.医疗性运动。医疗性运动是指为了预防、治疗和康复某种疾病而选用的某些运动手段,如太极拳、保健操、瑜伽、慢跑等以有氧训练为主的耐力性项目。它的运动量比医疗体操大,适合于体力中等的慢性病人。它又分有氧训练法和器械运动。前者指运动时摄氧量达最大摄氧量的40%~60%,重点是提高心肺功能。常用的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及各种球类运动等。器械运动是借助于器械进行各种治疗活动,即在专门器械上进行活动的治疗方法。有钟摆式器械、滑轮装置系统、等动练习器、渐进抗阻练习、功率自行车和活动平板等。

  3.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体育运动。由于它们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形式,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4.按摩、牵引和悬挂。按摩是用手或器械在人的体表施行各种手法(或振动)以防治一些疾病的方法,常与其他医疗体育方法结合进行。我国的按摩有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的独特手法和治疗法则,应用很广。牵引则是应用特制的牵引带和装置,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牵拉,使关节和软组织得到牵伸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一些脊柱椎间盘病变和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等,如颈椎牵引。在牵引前后进行医疗体操,可以提高疗效。悬挂是指肢体被吊带支持而悬空,适用于骨折、瘫痪等。

  5.气功、生物回授。是一种利用诱导法和自我调节呼吸及植物神经等活动的锻炼方法。对治疗一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与医疗体操结合进行,常能起到相互促进的功效。

  6.职业治疗。即劳动治疗。通常是通过园艺、编织、简单的加工性操作等轻体力劳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7.自然因素锻炼。即三浴锻炼。利用日光(日光浴)、空气(空气浴)、水(水浴)来锻炼身体,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一般与其他医疗体育方法结合进行。

  1.医学专业应将医疗体育的部分内容列为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医疗体育教学,能使医学专业学生既学到医学教材之外的技能,丰富医疗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能锻炼身体,增强健康,改善形体,调节身心,融健身、健美、健心于一体。

  2.医学专业开设医疗体育教学符合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医学专业的学生,已掌握了相当水平的人体科学知识,在加强太极拳、气功、健美操、瑜伽等运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特点,适当地安排医疗体育内容,利于培养学生的医疗体育技能和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3.医学专业体育教学开设医疗体育,在其职业实用性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医疗体育不但能促进很多疾病的临床治愈,加速各种功能的恢复,而且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中,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措施,医疗体育日益受到重视。如在骨科,功能锻炼被列为治疗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在一些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的防治中,肯定了定量活动的重要性。在老年医学中,医疗体育对各种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4.医疗体育作为医学专业的特色教学,是当今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医疗体育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得非常普遍。在国外,人们十分重视平时的健康锻炼和病后的功能康复锻炼,即医疗体育,较少依赖于药物来预防和恢复功能。在我国,导引术、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多种保健体操和健身手段,已成为祖国医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成为人们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5.开设医疗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要注重基础套路和基本功练习。要谨防不良气功的影响和走火入魔。健美训练,首先是恢复病人肌力的一种功能锻炼,其次才是发达肌肉、完美形体的一种高强度训练。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时必须遵守医疗体育锻炼的原则,建立和加强自我监督。

  [2]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法学理论可谓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的教育,案例教学法不失是一个捷径。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学生们普遍感觉行政法这一章很难理解,它不像刑法、民法那样贴近生活。我们就在课前先讲一个主题案例,并把该案例贯穿整个理论讲授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行政机关、什么是行政相对人等问题先有感性认识,再向学生讲授“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约束性”,这些法治理念,就容易得多。我们讲授的对象是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更希望了解医患纠纷中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选用有代表性的案件,实际放映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刑事诉讼程序”时,结合相关庭审视频,给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述其意义,这样就是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叙述有了鲜活的认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不论对作业还是考试,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是0分,这样做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改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案例考查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两三个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案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在评卷方法上,采用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学生运用了学到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会取得好成绩,这就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把考试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方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专业技术优秀,同时,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颇为有益。

  [1]王安富,等.医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职业伦理[1]是关于从事一定职业的群体或个人所应具备的总体性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要求,是蕴含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医学期刊编辑职业伦理是对于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的群体或个人的一些总体性的价值要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职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伦理立法,由其确立职业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问题。他告诉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应该如何评判自身行为规范的真与假、对与错、合理合法与违纪违法、高尚与卑劣等等。伦理学在医学研究领域,对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医学专业期刊的编辑工作也产生了影响,对于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探讨就是这一影响的体现。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按职业伦理学要求进行日常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医学编辑职业走上符合伦理原则的良性发展轨道,并促进医学编辑职业与国际接轨,是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编辑,职业伦理正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医学编辑职业伦理是医学编辑从业者对具有总体性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遵循,其与职业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形成了对照。在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的现今社会,对于职业伦理的要求较之职业道德,将更为迫切和必要,因为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相比更加全面和具有操作性。在以往的认识中,我们都认为医学编辑工作的职业性质与业务操作是两个认识范畴,在由此产生的医学编辑职业道德规范中,奉献美德是编辑专业特点所要求的工作态度和道德境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是如果我们把奉献美德这种主观评价当做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来强调的话,恰恰忽略了编辑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应强调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观念。医学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不能游离于其职业性质,由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编辑职业行为的因素很多,比如说选稿、定稿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单是从稿件、工作本身而来的,单从奉献这个角度从职业道德上评价其伦理是非,既有失公正也脱离实际,同时对医学编辑的职业化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职业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立法被我们认识,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能单从职业道德这个主观层面上确立职业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问题。职业伦理存在的必要性恰恰在于着力解决职业领域内的伦理失范和价值混乱问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由于编辑职业的特殊性质,在编辑职业道德上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才是首要的。时下医学编辑职业面对的道德困惑很难回避,针对医学编辑职业道德的社会指责明显增多,这一问题引起我们对编辑职业道德的反思,强调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编辑职业道德和以职业伦理为准则的操守观念,有助于增强编辑人员自我制约的能力[2],促进医学编辑、作者、相关医学专业领域的人员正确认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编辑的职业道德。

  职业伦理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提出要求,是它的基本定位。把从业者视为按照职业来加以区分的特定的社会角色,并在此定位基础上对其权利与义务作出规定,这样来说,职业伦理其实就是角色伦理。作为角色伦理的职业伦理,必然要求明确依照职业来区分的每个社会角色的“名分”所在。“名分”可以看做是“名”与“分”的统一。医学编辑对职业角色的定位其实就是对这种“名分”的明确。对于医学编辑而言,名是医学编辑行业和岗位,分是医学编辑的职责和义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名分就是要求医学编辑须恪守医学编辑的行为规范和伦理准则,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确定医学编辑的角色伦理是医学编辑工作者确定自己工作定位,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将编辑人员的操守和自律意识,上升到职业伦理的层面,使它形成一种明确的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才会决定其道德实践的效果[3]。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的医学编辑真正职业化,真正把医学编辑工作作为一种有法可依、有德可依、有职业操守和职业伦理需要遵守的职业,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其职业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其工作及其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超级秘书网

  3.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伦理有利于医学编辑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建设和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

  一般认为,编辑工作是一种技术行为,然而随着社会及科学的发展,医学编辑的职业行为已不能单纯考虑技术的问题,这是对医学编辑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从医学编辑从事的组稿约稿、选稿定稿、审稿复审等各个日常行为中已经体现出对于伦理学的一种需求,针对医学编辑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有论者[4]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种需求的重要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种需求要求医学编辑的日常工作行为既是科技伦理与职业伦理的统一,又是医学道德和编辑专业道德的统一,这种素养的要求是医学编辑职业化及其职业精神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框架下使医学编辑职业行为进一步标准化,而这种标准化并不单纯是指操作规范那么简单,它取决于以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原则立场和独立思考精神等等为内容的职业核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另外,通过对医学编辑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建设,对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认知,还有利于医学编辑的素质培养。编者的编辑过程在期刊操作中至关重要[5],医学编辑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对于整个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会使编辑人员产生一种能维护其职业尊严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编辑职业道德所体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也正是职业伦理存在和构建的意义所在,更是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的核心。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偱证医学指的是临床中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由于其核心主旨是证据,所以特别强调在严谨的证据之下做出科学的医疗决策,证据获得的方式是由一系列的经过科学印证的研究方法来传播的。偱证医学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其一系列的方法论中,包含着立项、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最后的得出结论。偱证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广泛,它不是对经验医学的完全取代,而是补充巩固现代医学;不仅纠正了传统认识上的诸多错误,还提供了一套新颖的医学方法论和思想,为现代医学和医疗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施偱证医学,大力促进了推广和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临床上无效措施的淘汰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阻止了无效措施的继续产生,很好地分配利用了卫生资源。在世界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发展偱证医学。医学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验医学的局限性已经在目前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和不断提升的患者的自身健康意识面前暴露无遗。对于患者来讲,要确定好1种治疗方法或者是确定1种治疗决策,所要依据的就是客观确定的数据,再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所的出来的结论,而不是那种凭着医生的个人经验或者是感觉来确定的。偱证医学的有效运用,是促使医疗行为向着科学道路发展的有力途径。

  概括来讲,开展偱证医学总共包括3个方面,同时还要依赖于现代临床中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第一个方面是证据的制作:也就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第二个方面是证据的归纳检验:也就是归纳分析临床研究数据;第三个方面是证据的传播:也就是将证据呈现出来,以供医疗决策者参考。

  有效获得可靠证据的最佳途径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实施意义重大,是循证医学在现代意义上开端的象征。“随机”和“对照”两个因素是临床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盲法”的运用更加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医学界目前较为推崇的对照研究方式即大规模多个中心临床随机性双盲研究。其中,临床科研当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即随机化。

  临床随机进行的对照研究结果,由于受到样本大小、研究对象和抽样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出现不完全正确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要想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还要综合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判断。要想得到综合可靠地结论,就需将所有主题当中的相关RCT结果进行全面的收集,再经科学有效地定量合成,才能够达到要求。

  又叫做指导原则,是指根据专家所讨论的结果所制定出来的相应的疾病的处理和用药准则。专家收集各种证据并结合偱证医学原著,划分证据的来源和等级,通过一整套的评价之后,汇总相关结论,进而形成一种指导原则,用于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用于这一疾病的阶段性的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在这一过程中,专家来源的主要渠道共有4个不同方面的因素,分别是研究原著、系统综述、报告、专家意见。另外,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研究,研究证据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得以更新。临床指南的质量与否,是要经过严谨的论证的,而就算是一个高质量的临床指南,很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需要更改了,要么是内容的增加,要么就是更改内容。所以说,临床医生所面临的考验很严峻,需要及时地诊断并且选择新的证据,作为临床诊断的判断。

  偱证医学在皮肤外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校正了过去传统的皮肤科学理念,而且改变了医疗工作者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患者更好的有效治疗。通过研究偱证医学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医疗工作者将将这些科学的观点运用到了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将偱证医学具体实践在治疗过程的具体活动当中,例如查房中、门诊、病例探讨中、疾病会诊过程中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所提要求进行汇总,及时地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检查数据等等。

  以银屑病为例子,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需经历4个步骤:①发现问题。银屑病能否被治愈?②搜集证据。检索相关文献,同时将这些文献进行科学甄选,经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显示出来通过全身系统疗法和光化学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在相关文献当中,并未发现有彻底将银屑病根治的记录。当前,银屑病的治疗只有将不同的治疗手法联合运用,能够使银屑病在短期内达到较为理想的改善,并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③证据评价。对于检索出来的相关文献,要根据治疗质量来加以评价,同时采纳那些具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文章。④应用证据。告知患者与其情况类似的对象,如果患者选择放弃根治,那么转为采用系统治疗的方法。

  偱证医学已经在皮肤外科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因为在皮肤外科领域,等待着循证医学来研究和填补的空白区域还有很多。

  例如,医生在皮肤外科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黑素瘤,许多皮肤外科医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研究有效地提高其治愈率需要扩大多少距离来切除皮损。后经偱证医学证明,能够有效的提高黑素瘤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的期别(TNM),而非是扩大切除距离。因为切除距离是否扩大与黑素瘤的预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例如是否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是否已经累及周围淋巴结,这些都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皮肤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Mohs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正确的判断恶性黑素瘤是否已经被切干净或者是避免无谓地扩大手术的切口。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几乎适应所有的单灶性侵袭性皮肤科肿瘤,但是,另一点和患者相关的是JBO竞博。实施Mohs手术,需要投入较高的硬件和人力,在患者方面则相应的所付经济代价就要高出很多。所以,偱证医学同时还具有高效价比的特点。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不适用于皮肤相对松弛的非暴露部位当中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和Bowen病等,这是由于在经济代价上来讲,较大面积的切除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要小。虽然在皮肤外科领域,偱证医学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皮肤肿瘤的病理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皮肤外科当中最为常见的皮肤肿瘤即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至于其可能存在的病因已经在教科书中记载了很多,这些病因都给了患者很强的预示,在病情发展和预后方面使得患者本身更加的清楚明确。假如能够研究出来病因,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该肿瘤的患病人群进行预防。研究中国人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皮肤肿瘤的发病病因,需遵循偱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和设想的危险性进行合理的探讨。

  对于有效治疗瘢痕的方法在医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成为了困扰多年的一个难题。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素局封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等,当然,最为有效的还属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法,与此同时,治疗瘢痕的药粉也纷纷上市。但是,在临床医学中,只有正确地依据循证医学,加上严格遵照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的证据才可靠才科学。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药监局要求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和多中心方法来作为药物的临床试验规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知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医生不可能能够将所有的医学相关知识掌握。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在偱证科学决策得以发展的同时,不仅要看到患者所患有的疾病,还应能体会到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作为皮肤外科的医生,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为有效和患者最为需要的治疗,在现代医学领域,偱证医学作为1种方法论、治疗思想,已经成为了1种工具,也是患者最大利益和现代医疗有效性的一种可靠保障。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医学科学的博大精深使得医学生把大量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从而偏废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时下高科技离医学越来越近,医学离病人越来越远,医患之间问题越来越多的状况,使专家学者们把目光聚焦到医学人文教育上来,剖析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偏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由此,从医学生人门伊始,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成为时代的需要。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医师需要具备一颗清醒的头脑与一副慈悲的心肠。行医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你们最能够表现自己的,不在于药水与粉剂,而是强者对弱者、正者对邪者、智者对愚者所能发挥的影响力。?m一嬲当代医学生需要这样的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医疗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益问题,掌握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为医疗选择提供合理的伦理支持,在对健康的守护中做到未雨绸缪。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医学人文教育熏陶中,使医学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保持对病痛的深切同情,对弱者的真心怜悯,对健康的科学审视,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在心灵深处切实构筑起生命诚可贵的价值理念。

  古人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学是向善的事业,需要爱心的浇灌,慈悲的心肠。医学生应该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收获爱的教育,学会爱己、爱人、爱社会,牢固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意识。因为,爱的情感本身对抱有这一情感的人来说是令人愉快的,它使人心绪平静、镇定自若,它还似乎有助于生命活动,能促进人体的健康。而且,出于爱的情感必定会使作为这一情感的对象的人产生感谢和满足的意识,因而显得更加令人愉快。医生要用知识、能力、爱心与正直去承担最艰难的工作。【I】新一医学人文教育要能使医学生在知识的积淀中富有爱心,在能力的培养中表现仁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善对自己,慈悲待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一个学识渊博、专业精深、善于沟通、人生态度积极、道德情操高尚、人格健全的教师及其体现出来的职业风范、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院校多不被重视且以选修性质居多,医学人文教育研究课题多难以审批立项。医学人文教师与基础临床专业教师待遇也有异。长此以往,医学人文教师容易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难免热情渐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能在被冷视的境遇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去热爱所教的学科,坚持走医学人文教育之路,医学人文教育需要这样热忱的教师。

  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要以知识文化的积淀为前提。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队伍中,教师知识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懂社科不懂医学.懂医学欠缺人文,或泛化为伦理道德教育等情况,显示出医学人文教师的教育能力不足。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知识丰富的教师,他应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深广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科学素养,能敏锐把握卫生方针政策及分辨医界良莠,最好兼有哲学家的理性,伦理学家的感性,经济学家的敏感,心理学家的洞察和社会活动家的热心。

  教育有一个重要使命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首先要具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就是教师不仅要关注生命和健康本身,还要关注生命、健康以外的社会、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有责任感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只是团于分析当前,满足现状,还要温故知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超级秘书网

  医学生责任感是指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1通过医学人文教育的移情作用,培养医学生成为对自己、对患者、对整个社会有责任感的合格医生,这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意即医生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保护健康、治愈疾病;恢复人的精神的完满;促进社会公正。Ho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他不仅解除病痛,爱护患者。还健康于人,还关注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利益所在。人类责任感的种子源于母爱的示范,但更高层面的社会责任感则靠后天培养,这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从医学发展历史来看,中西医都具有鲜明的医学人文传统。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中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还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表达,莫不强调医学乃人学的本质。在当前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中,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健康形象,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人文教育首先要顺应医学观的这种转变,弘扬医学人文传统,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使医学生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责任共识。

  医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科学。通过社会实践和临床实习,医学生从需要关怀的弱者、贫者、痛者等渴望的眼神中读懂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优秀医务人员精湛的技术中体会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从每一位患者病痛的背后探寻其应被赋予的社会同情和公正,从而寓医学人文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促使医学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责任情感和信念。

  当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仅靠在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有些单薄,它还应该贯彻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整个医学教育或者终身医学教育中都要贯彻人文素质教育。我们的专业医师培训不仅是临床技能的训练,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1从而使医学活动在持续的人文知识熏陶中,把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转化为内心信念,自觉肩负起人类社会健康的责任和使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现代化的一个必要的标志就是看医学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精神体现。旧卜我们的存在并不全然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要让别人的生命得着更大的快乐。?埘作为人学的医学需要这样的医学生:宽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关爱人,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

  [1]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余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0.

  [3]赵守政.当前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泰山医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戴正德.生命伦理学教学和对社会负责的医生的培养[J].浙江学刊,2000,(4):7779.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然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然而,研究型学习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关注[2]。近年来,根据我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该课程的特点,我们有效地将“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和医学营养专业三个高职专业的学生,每年共计150人左右,安排时间第四学期。

  1.教学安排。将该课程划分为: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的认知、文献检索与信息提炼、项目内容的选定、项目技术路线的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结果的处理与总结、项目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和项目的汇报9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围绕“汇报――讲解――讨论”展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36学时。

  2.项目内容来源和设计。课程要求项目内容选定按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岗位工作内容需求的原则,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研究型学习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既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项目内容的组织实施办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对整个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选出学习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项目组组长。然后组长再根据教师对成员的要求,选择其组内成员。每个项目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工,各自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然后由组长负责资料整合与专题汇报。每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学生均有2周的准备时间。每组必须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评分标准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项目任务的开展。

  1.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项目评审小组和项目汇报评委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考核。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项目评审小组,按照制定的课程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选题、项目设计、项目汇报、项目论文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60%。项目汇报评委组成员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按照《卫生管理系项目教学评分标准》对每组项目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40%。

  2.问卷调查。自制调查表,每班随机抽取30名学生,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调查表的内容包括研究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用SPSS 11.5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这些数据。

  从表1的项目内容来看,学生选取的内容均结合了各自的专业发展特点和行业岗位工作需求。部分项目小组还设计了实验研究,也有部分小组还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人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1.参加的项目性质。根据研究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参照教师根据行(企)业需求设计的模拟项目,占54.42%;有44.58%的学生自己寻找的行业项目;而仅仅只有1%的项目为企业委托的线.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教师在研究型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不同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通过调查发现,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

  3.学生的能力反馈情况。从研究型项目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来看,认为可以培养团队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潜力占30.09%;也促进了解企业情况,占85.31%。在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改变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分别为77.39%和65.45%;另外还有51%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项目教学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74.52%的学生认为实践技能提高比较明显,而认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样的仅为3.80%。对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35.67%的认为自己对项目策划表现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学生认为是表达最欠缺。在研究型项目教学过程中,38.29%和36%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老师指导下和小组协作下能独立完成该项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分别体现在学过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和自身实践的操作能力不。

相关新闻